望江周刊电子报

2022年5月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05

望江周刊三版 “望江行”诗文作品选(八)  在云旺农场,采撷一卷茶韵 (组 诗) 回想流淌的四月 (外一首) 古代文人看雷池 在藤蔓上生长的时光 红 薯 怀  念 怀  念 初夏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望江周刊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 念

□ 作者 田 荣

我的挚友帮来先生,因不幸罹患肺癌经治疗无效猝然早逝已经有好多年了,我一直想着为他写点悼念追思的文字……然而,我每当欲执笔行文之际,心中便隐隐如刀刺针扎一般哀痛,老弟走得太早了,他刚刚年届花甲才退休一年就去了另一个世界,真是苍天无眼,生命无常呀!

庚子鼠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宅在家中已有一个冬春了。我在一边收集整理旧作与阅读创作之余,一边抚今追昔回首往事之际,油然时常想起我与挚友帮来之间,四十多年交往中的桩桩件件往事来……

挚友帮来姓张,祖籍桐城(今枞阳县),公元一九五四年出生于客住皖西南望江县长江之滨华阳老街汊江对面的江调圩东埂上一个世代务农的贫困人家。他自幼天资聪颖、才思敏捷;生性憨厚、质朴坦诚;为人敦实、热情待人……他在学生时代一直品学兼优,走上社会后积极追求进步……高中毕业后在江调小学任民办教师,并兼任江调大队团委书记。

公元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后,于公元一九七八年春季考入芜湖师专中文系。公元一九八一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望江县华阳中学任教,他连带数届高中语文学科均取得优异的教绩。据我所知:在他执教华阳中高中语文学科期间,所带学生中就同时有沈天鹰、张竹、沈厚明等均同届分别考入安徽大学中文系与历史系。尔后他又考入安徽省教育学院进修……毕业后便复回华阳中学继续担任高中语文学科教师……公元一九八六年,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困难,挚友帮来调往妻子工作所在地铜陵有色金属总公司,改行从政当了一名中层干部……

我与挚友帮来的最早结识始于公元一九七七年春天。其时,我们皆是十分活跃的文学青年,当年帮来和我,以及青年时代的沈天鸿、汪金满(后改名汪海潮)四位文学爱好者,曾被望江县文化系统的老师们戏称为“望江文坛上的四条汉子。”当年,我和沈天鸿等长住在华阳街上的“迎江旅行”内,偕同县文化系统的创作组老师们从事戏剧、演唱创作,为当年即将举办的“安庆地区(十一县)工农兵革命文艺汇演”准备专场演出节目。其时,帮来常到我们的居地相聚闲聊、畅谈文学理想,共叙各自的文艺创作……

挚友帮来调往铜陵市工作之后,我们之间的交往依旧日益增多……这基于有两个原因:一是因我有一个弟弟在铜陵市教育系统工作,故我常去铜陵市走亲访友;二是我受帮来之托有时间或去华阳尽可能常到江调看望他年迈的父母……正因为如此,我们俩由开始时的文友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逐渐发展到了相知的好友和交心的挚友关系,并且一直保持到他辞世之前,前后共有四十多年。在他调往铜陵市工作之后,我凡是赴铜陵时必要去他们家登门拜访……他每次返回望江时也必定上我家看望……彼此畅叙共话别后情谊,推心置腹没心没肺地海侃神聊……

我和许多了解相知帮来为人品性的朋友们皆有一个相同的共识:即帮来是一个值得结交、且是一个值得相赖和为人真诚的挚友类的人……他的为文与他的为人一样,文风朴实,字里行间,真情流露,乡土俚语流畅,很有赵树理的《白洋淀》风格;遣辞造句,绝少华丽浮藻之词。多是如同和农夫野老谈心,不急不缓娓娓道来……诸如:他的中年创作的代表作《华阳老街》、《天堂寨观瀑》等。可惜他走得太早,有许多作品没有来得及整理汇编结集,我们如今无法拜读,真是太遗憾了!

挚友帮来改行从政之后,一直对党忠诚老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长期从事文秘,党务工作,恪尽职守,尽职尽责,清正廉洁,服从大局,坚持原则,并获得了较好政声与口碑。他在退休的前几年就“官”升正处,却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直至平安着陆光荣退休……唯一遗憾的是上苍末给他延年益寿的人生命运,以致于他没来得及在有生之年里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作,为望江、为铜陵、为安徽、为祖国的文坛上留下一些绚丽的文学花朵……

阿门!是为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望江周刊报社 版权所有:望江周刊 2022 COPYRIGHT
ICP证:皖ICP备2020016453号-1 技术支持: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