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周刊电子报

2022年3月1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05

望江周刊三版 单车骑行(三篇) 清 流(外一篇) 望江孝文化   “望江行”诗文作品选(五) 春之舞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望江周刊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 流(外一篇)

□ 作者 王 坤

儿子正在读高三,我也成了陪读大军中的一员。陪读的日子里,时间总是很充裕。午后看书已成为一种习惯,看书时间不长,大约半个小时,看完之后自己觉得很舒服。

今天读到一篇名为《家有母亲》的文章,让我再次体味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文章讲述一个个小故事,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十分平常。

小故事用真情讲述,就像在讲自己的母亲一样,更能走进每个人的心里。

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五的老人,一个从未踏进学校大门的乡下女人,骨子里贮存的总是充满正能量的元素 。

母亲的勤劳,舍得,善行,良知,温暖了家人,也感动了乡邻。

一包包叠得齐整的钞票,面值多是五元,十元, 母亲小心翼翼地藏到面粉之中,给儿女添置衣物。七十多岁啦,她似乎忘记她的年龄,只是自觉的认为,帮助子女是父母的职责,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添置的衣柜和外孙女的童车,因为有母亲的味道,更为实用,更加舒适。

一桌家常饭,只有一份地道的饺子,几盘普通家乡的小菜,却让几个远离乡土的男儿回到母亲的怀里,交谈的主题里少了单位的复杂,少了工作上的压力,少了……浓浓的乡音里有故乡大槐树,树头的老黄牛,还有大雪覆盖下绿绿的麦苗……

饺子光了,青菜盘早见了底,大老爷们眼里噙着泪花,母亲安静地坐在一旁,脸上光洁亮丽。

一份有特色的点心,敲开了对面邻居的门,三年来这扇门曾经紧紧关闭。

成本很低的一份点心,因为有了母亲诚意,变得更加可口,难怪邻居的娃说道,隔壁奶奶做的点心最好吃。

一句远亲不如近邻,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年迈的母亲用行动诠释内涵,让身边每个人受益匪浅,包括她的子女,还有对面的邻居。

岁月无情,孤独的父亲接走了我的最爱——母亲,除了不舍,我只有那碎碎的心。

那天,送行的队伍浩浩荡荡,但被送行的人不是高官,也没有做高官的子女,只是一个知道舍得的母亲。

闷热了整整一下午,雨还是没有落下。吃过晚饭,与妻一道去政府广场散散心。一般在这段时光,妻大都会去跳健身操,我则习惯坐在石凳上,想想,写写。

广场上大大小小地摆着许多商摊,占据了不少位置,大都是经营一些日用品,小杂件之类,夜色渐浓,各种颜色灯光亮起,很是热闹。

地摊经济是时下红火的词语,李总理说地摊经济是中国的生机,人间的烟火。

或许,这一晚的收入能给一些人家庭带来希望,或许有一部人并不是寄托于摆地摊带来多少收入,而是想通过这接地气的形式,提升自己交流能力。

地表温度慢慢下降,阵阵微风吹拂,顿觉舒畅许多。

蹓跶于各个摊位,琳琅满目的商品并没有吸引我的眼球,倒是广场东侧的一个残疾人演出队的表演让我驻足观看许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演唱队只有四个残疾人,有两个身高不足一米,有两个腿部严重残疾。先天的不足,给他们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困苦,好在他们身残志坚,自强自立,没有屈服于苦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看,微笑的脸上写满自信。

一首《万爱千恩》,声情并茂,唱出了他们对父母深情的爱。没有依赖父母,而是带上梦想去追求,去拼搏,便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一曲黄梅调《夫妻双双把家还》,虽然黄梅腔味不那么地道,可那是他们在向世人勇敢地表白,个子最矮,渴望纯情的爱,他们同常人一般浓烈。

头脑里猛然蹦出一个群体——啃老族,不知围观人群当中是否有他们的身影,如果你们观看了表演,我想,明天,你们也会摆好地摊,吆喝几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望江周刊报社 版权所有:望江周刊 2022 COPYRIGHT
ICP证:皖ICP备2020016453号-1 技术支持: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