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周刊电子报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05

望江周刊三版 家乡那片芦苇荡(外一篇) 思不群的诗 人形河,记忆的碎片 人形河,记忆的碎片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1872年5月—1970年2月),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古雷池大地:从“不越”到“敢越”的时代启示 我家门前的那条河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望江周刊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家门前的那条河

□ 作者 曹学武

我家门前一条古老的河,老祖先取名叫大河。上游通泥塘沟,接壤到怀宁境内,下游通往幸福河经皖河流向长江。大河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躺在堤坝上村庄的怀抱中,更像一位智者,记录着岁月的蹉跎、人生的沧桑,也承载着我儿时到现在的点点滴滴。

童年的大河,是欢腾的乐园。河水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河水清澈透明,可见河床下的动物和水草。儿时的我和伙伴们光着脚丫,踩着河边的细沙,追逐着水花的脚步。河水温柔的拍打着岸边,和我们一起嬉戏。

我们拾起扁平的石头,用力甩向水面,石头在水面上跳跃,激起一串串水花,像是童年的笑声,一圈圈荡开,久久不散。河边的芦苇随风摇曳,仿佛在为我们童年伴舞,那时的大河,充满活泼,充满生机,无忧无虑的流向远方。

青年的河,是梦想的起点,少年的我每逢放学回家,来到河边,蹲在母亲洗衣淘米的石头上,望着清澈的河面,鱼儿有时拍打着水面,野鸭的嬉闹,青蛙的鸣叫,伴随着美丽的时光渡过。那时的我,心中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那时河边的晒场是我最爱的去处,每到放学和一起玩的伙伴挖土灶、生火烧河蚌和河蟹,乐享着当时的口福。

夜晚的大河,倒映着满天星辰,听着潺潺的河水声,我们爬在晒场的草垛上,遥望着远方的村庄,聆听着乘凉人群的欢笑声。如今的河,依旧静静地流淌,只是河边的芦苇更加苍老,河水也不再如从前那般清澈。我站在河边。望着水中的倒影,发现自己的面容已不再年轻,河水依旧温柔,却多了一份沧桑,它像一位老朋友,默默地陪伴着我,见证了我人生成长与变迁。那些童年的欢笑,青春的梦想,仿佛都融入了河水中。随着流水远去,却又在心底留下深深的痕迹。

门前的大河,是我生命的河流,它不疾不徐,不喧不闹,却用它的温柔,滋养了我的灵魂。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所有的悲欢离合都会在流水中沉淀,化作心底最柔软的回忆。

愿这条大河永远流淌,带着我的记忆流向远方,流向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望江周刊报社 版权所有:望江周刊 2022 COPYRIGHT
ICP证:皖ICP备2020016453号-1 技术支持: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