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的挑花艺术属民间美术(传统美术),相传始于唐代,是在渔耕并存的农业社会环境中由祭祀供品发展转化而来,最早时人们用毛发和麻布为材料挑制敬神的敬褡,后逐渐形成以人物、动物、花卉、风景、图腾纹样、当地的民风民俗等为题材的图案,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望江挑花”具有针法独特、做工精细、技艺含量高、难以仿冒复制的特点,其构图优美、变化有序、色彩对比强烈、正反相映成趣,富有观赏价值。其针法技艺主要是挑、钻、游、织四类,各种行针方法不尽相同,根据图案的需要灵活应用,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2008年6月,“望江挑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挑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县鸦滩镇望马楼村积极探索“望江挑花”的产业发展之路,深入挖掘非遗的独特文化内涵,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推动非遗与产业、旅游事业的发展繁荣。
望马楼村于2015年成立挑花专业合作社,负责采购、供应成员挑花刺绣所需要的针、线、布料和装饰框;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挑花刺绣工艺品;引进新挑花刺绣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同时,着力培育挑花人才,现合作社已拥有专业挑花工人30名,其中市级传承人2名,技术指导2人。
在继承原始工艺的基础上,“望江挑花”拓宽材料、产品的用途,生产了诸如沙发扶手、靠垫、窗帘、门帘、壁挂、地毯、床单、床罩、枕巾、枕套,以及围巾、腰带、女性背包、围兜等一系列实用的艺术制品。望马楼村30多名专职“挑花女”制作的工艺品为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每名挑花女年增收1.3万余元。望马楼村也借助“挑花”品牌,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年新增游客1000人次。(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