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周刊电子报

2023年9月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05

望江周刊三版 访蓬莱山庄 说望江三苏 记忆深处的暑假 常凯红的诗 常凯红的诗 落日镕金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望江周刊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访蓬莱山庄 说望江三苏

□ 作者 檀 钟

少年时代,先父曾对我说过:武昌湖南岸,有一座蓬莱山庄,庄内住着望江三苏。当时我想:蓬莱是东海三座神山之一,仙人居住的地方,怎么武昌湖也有那样的仙境?三苏是宋代四川眉山的苏洵、苏轼、苏澈三大文豪,望江难道也出过那样人物?这是多么神奇迷人的地方啊!向往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总想前去走一走,看一看,一识庐山真面目。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颠簸,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未能成行。本世纪之初,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实现了我的夙愿,说起来话长。

2009年春,县政协办公室转给我一封美国来信,我不禁愕然,我没有海外亲友呀,幸亏是改革开放年代,要是从前,说不定还会惹起不必要嫌疑。踌躇半天才拆封,原来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才子,也和我一样从事文史工作的,追溯起来还是同乡。信中她这样告诉我:她名叫张檀,美籍华裔,祖籍望江,出生北京,清代光绪年间翰林院侍讲学士檀玑(斗生)的曾外孙女。小时候听母亲说过,老家在安徽望江西圩。上世纪 80年代初赴美国留学,攻读哈佛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当时她从事研究的课题是檀氏姓氏源流和檀萃的生平著述。她定居美国加州,一次她到加州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1995 年安徽黄山书社出版的《望江县志》,欣喜万分,如获至宝,她认为县志总编一定 对一县历史与现状了如指掌,于是决定与我通信联系,想做一次寻根问祖之旅……当时我正着手主编《雷音续集》,工作比较忙,又嫌找来麻烦,搁了一段时间没有回信。我夫人语重心长的劝我说:人家千里迢迢给你来信,一定是思乡心切,再说也是对你一种信任,不应当让人失望。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回了信,并附一首小诗:

一封书信越重洋 ,万种乡愁信内装。

满纸春风才女气 ,未曾晤面亦情长。

是年夏,她来信告诉我正在办理回国手续,我回信又附一首诗敦促她早日回乡,诗云:

花正红时鸟正啼 ,问君几日告归期。

匆匆岁月如流水 ,莫待花残春老时。

是年秋,她来信说已启程回国,我很高兴,我又赋诗以示祝贺:

穿云擦月过天街 ,万里迢迢海外来。

满载风尘满载爱 ,心窗总向故园开。

是年10月,她果然回来了。她先到北京拜访亲朋好友,畅叙别情离愫,然后马不停蹄沿着檀氏家族人口相对 集中的山东、河南、福建、广西、云南、江西等地察访,最后风尘仆仆来到安徽,经贵池、东至到达望江。望江县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安排住宿等事宜。我与檀朝宇、檀青老先生三人全程陪同访问,她到望江走访的第一站是檀玑出生的新坝西圩箭坝村,最后一站是檀玑青少年时代读书的蓬莱山庄。其间,安排她参观了檀氏宗 祠旧址(现新坝中学)、雷阳书院、王祥卧冰池、青林寺等 名胜古迹。她白天走访,晚上读檀氏宗谱,一面读,一面拍照,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我一次开玩笑地说:“你真是一个书呆子!”她也哈哈大笑起来。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丹桂飘香,我们一行4人驱车来到杨林乡境。下车后,沿着曲曲弯弯的崎岖山路,步行四五里到达了杨林乡半边桥村—蓬莱山庄所在地。伫立一看,怅然若失。满目野草荒烟,老树枯藤,我的心不禁凄凉起来。随着时代风雨的侵袭,当年的楼台亭阁已荡然无存,草丛中剩有纵横几径屋基和残砖破瓦,在秋风中如泣如慕,诉说往日的辉煌。与我们同行的年近九旬檀青先 生老家也在杨林乡,少年读书时代曾与二三知己造访过 几次山庄,回忆起来犹历历在目。他边行边说,如数家珍,对山庄的地理环境和建筑风貌,一一对我们介绍,使我们听起来如亲临其境。

山庄,环境幽美:一面临水,碧波万顷;三面环山,群峰起伏。山庄坐落在正中间的凤山,凤山左右有龟山蛇山相峙护卫。凤山后面有蛙山、鸿山、獭山、月山、磨叉山、椅 子山连绵环抱。凤山对面有金鸡山隔水相望。有山有水,风物宜人,真不愧是出人才的风水宝地。有民谣称:“浪打蛙鸣景亦奇,龟蛇相峙对金鸡。凤山不出朝天子,枉费金鸡半夜啼。 ”

山庄,坐北朝南,占地约一平方公里。望江古称泽国水乡,以舟楫水上交通为主。船到武昌湖南岸,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高大的门楼,上书“蓬莱山庄”四个醒目大字。门楼两侧有“世界大儋部,家乡小蓬莱”楹联。门楼前有东西两座花园,花木郁郁葱葱。进入门楼,经过一座小院,便是一幢三进的主建筑。每进两层五间,两进之间有明堂,明堂两端有厢房。第一进主要是会客,有客房和书画室,第二进主要读书室和藏书室,第三进为主人生活区。每进有大堂,堂中有立柱,柱上挂有楹联。堂上方有匾额。第一进大堂柱上有檀玑一副名联,联云:“天下翰林 皆后辈,朝中宰相半门生。”虽有些自矜,却也名不虚传,因为他曾多次担任主考官。山庄建筑属徽派风格,飞檐翘角,气势恢宏,画栋雕梁,富丽堂皇。山庄系龙门县事永定河道檀崖创建。同治 元年(1862)从西圩移家至此,檀球、檀玑在此读书成才。1958年“大跃进”期间,杨林乡政府为建乡政府礼堂和黄梅戏剧场拆毁。

那么望江三苏的由来又是什么呢?望江三苏指的是檀崖、檀球、檀玑三人。檀崖,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举 人,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其长子檀球次子檀玑同时中 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檀玑又考中二甲第三名进士,入翰林院。十年之内,一门两代三登科,父子登科,兄弟登科,一时文名鹊起,士林便以三苏目之。现根据檀氏宗谱和望江县志等方面资料,对望江三苏的生平业绩分别简述如下。

檀崖,字阁臣,号者山,一号蓬莱山人。同治十年(1871)礼部试后援例就内阁中书。同治十三年(1874)改官直隶同知,光绪三年(1877)权龙门县事,宣统元年(1909)视事永定河道。担任龙门县事时,“蠲苛涤烦,与民作息 ”。“龙门风气未开,公培植书院,奖掖诸生,却篆日,老稚攀留遮道,立去思碑颂之 ”。视事永定河道时,“轻车减从,寻巡各汛,创建减料垛加土工之议,岁节帑金钜万而工益完,三汛安澜,特赏加二品”他心怀经世大略,光绪七年(1881),向路过津门的翰林院编修东河总督吴大澂出示筹边三策:“一谓东三省,京畿屏障,沃野千里,地旷人稀,宜仿古屯田法,寓兵于农以固根本;二谓台湾孤悬海外,南洋矜喉,宜建立行省,分布重兵以杜窥伺;三谓泰西各国,兵轮火器乃其所长,我师水面勿轻与争锋,宜诱置陆路,短兵相接,分抄要击以致命…… ”洋洋万言,吴大澂看后,大为赞赏,后果如其所言。

檀球,字汝濂,号震生,出生新坝乡西圩小西湖西畔 的箭坝村,同治元年(1862)举家移到武昌湖南岸蓬莱山 庄。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举人。光绪二年(1876)官光禄 寺署正,光绪十三年(1887)官南康知府,“公研求经世之 学,尝谓君子于世,在下则排一方之难, 在上则息万物之 嚣,事虽不同,其功一也。吏治污浊,吾辈当以廉介为天下 倡。”任期内,“黜究以明法,甄能以记赏。吏畏其威,民怀 其德。”他所辖的匡庐山,系天下名胜,山下有白麓洞书院,他常到书院讲经说道,奖掖诸生。山上丛林古刹,寺宇深邃,其时有一黠僧,蟠踞其间,广交游犯,为非作歹,污秽佛地。檀球亲入其境,依法穷治,歼其魁,火其巢,妇孺称快。离任时,“一船诗卷,砚石数端,德政牌匾数十起,徂 道者数千人,诸绅耆攀辕卧辄,且有太息泪下”。居乡后, 热心公益事业,“倡建书院以育人才,助修红船以重生命,捐赈圩堤以活灾黎,葺治津梁以利行旅,而独无华屋良田以遗子孙 ”……光绪十八年(1892),青林寺僧释本融重修 禅堂向他索联,他亲笔题写的楹联,至今还保留在大殿 内。 联云:“与老僧结三世因缘,护法忆前人,至今题赠诗 篇,犹对闾邱思祖德;笑贱子为一官束缚,归田期异日,到此解留玉带,好从佛印证禅机。 ”

檀玑(1851-1923),字汝衡,号斗生,一号霍樵,出生西圩,12 岁随父兄移家蓬莱山庄,师李灼然课读,十五岁举秀才。同治九年(1870)安徽巡抚英果敏考察敬敷书院诸生,得檀玑文,大奇,招入署中课读,常解衣推食,以国士待之。同治九年与胞兄檀球同时中举,十三年登二甲第三名进士,改庶吉士。每试必列前茅,大江南北一时有大小苏之称。光绪二年(1876)授翰林院编修。常与陆凤石、 谭叔裕等二十余名饱学之士,聚集芸窗,焚烟披卷,击钵 吟诗,名动京师。光绪八年(1882),典试山东,得士陈传弼 等 72 人,十一年典试粤西,得士刘明华等 51 人,十五年 典试陇西,十八年奉旨任国史馆、功臣馆、会典馆纂修、总纂、总校官,二十五年六月升国子监司业,十一月升司经 局洗马。是年会典馆全书告成,赏赐二品衔。二十六年义和团入京,二宫仓皇出都,檀玑随驾至陕西,旋改福建学政。二十七年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先后晋升十余次。

檀玑自幼悟性冠群,日诵千言,过目不忘,文思敏捷,援笔即就。居京三十余年,衡文校士,星轺半天下,英杰满门庭。晚年息机寓庐,自号补园,署名蜷道人。“尝与二三良友解经说道,绝口不言国事,行行市场间,喜听歌曲,兴酣时抚掌大笑,归来后张灯煮酒,磨墨伸纸,发为诗词以寄意。”民国十一年夏续修家谱,应族人请其南旋,五月不 幸患病而卒。享年七十又二。他自挽联云:“读孔孟书,未能阐明千百分之一;学彭聃术,不幸夭亡七二岁有零。”

纵观望江三苏,论才华与文坛影响远不能与宋代三苏相攀比,但在望江晚清时期,也可谓领一代风骚。永定河道檀崖和南康知府檀球,虽算不上封疆大吏,却为官任,造福一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留一地去后之思。檀 玑居翰院三十余年,才华横溢,友天下名士,文名满京都, 著述甚丰,自谓立言乃不朽之末,不自珍惜,曾少留底稿。 现馆藏的《菉竹斋诗集》《鄂游草》《击钵吟》《史记杂 咏》等著述 10余种,乃其友人搜集刊印。为飧读者,特录律诗一首、楹联两副以见一斑。

《回乡》七律一首

平沙漠漠暮烟苍 ,城郭人家入渺茫。

两岸萦回环吉水 ,九江澎湃束华阳。

寒罾古柳鱼衔月 ,短棹枯芦雁叫霜。

却忆南征采兰芷 ,满篷凉月渡潇湘。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

初春雷未发,擂三通鼓,替天地扬威

替京都名妓小凤仙挽蔡锷将军联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年北地胭脂, 自伤沦落, 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资料来源:(1995 年《望江县志》、2018年《檀氏宗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望江周刊报社 版权所有:望江周刊 2022 COPYRIGHT
ICP证:皖ICP备2020016453号-1 技术支持: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