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周刊电子报

2023年3月3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05

望江周刊三版 构建“皖派批评”的可能性 王双发的诗 看电影 望江有青绿,菜花共蝶舞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望江周刊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电影

□ 作者 何立杰

如今,人们若想看电影,是很容易实现的事;打开电视机或者电脑,随时都能欣赏到自己喜欢的电影作品。如果想要更舒适、更优质的观影效果,花不多的钱走进装潢豪华的影院,便能够得到了。

可是,回想我们的孩提时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前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想常看电影、看内容不同的电影,却并非那么容易的事。那年月,不仅经济欠发达,文化生活也很贫瘠。整个县城里只有一间大约能容纳两百来人的小影院,坐落在三米来宽的铺着麻石条的小北门街上;门厅检票口都很狭小,检票进门时常显得拥挤不堪;墙壁上的售票洞深且小,看不清也看不全对方的人脸。每到新片上映时,聚集的人便拥塞了街口。好在那时小城人口少,且手头都不宽裕,花钱看电影便不能做到经常和随心。于是,这一处小小影院倒也能勉强对付小城人的文娱生活需求了。可是,不幸的是,七十年代初一场大火烧塌了影院的屋顶,暂时无力再建新影院的县府,只能将大火残留下的设施改成露天影院,里面一律砌成水泥凳。这样,小城人便只能在晴天才能看电影了;小城本来就很清淡的文娱生活,因此更显清冷了。不过,那时影片品种少,新投映的也少得可怜,大抵也就耳熟能详的那几部:《列宁在1918》《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儿女》《小兵张嘎》和样板戏系列等。经常是隔段时间就轮回放映,除了我们这群爱热闹的孩子总也看不厌外,大人们对在露天影院重复看电影似乎也不怎么上心……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多年,直到七十年代中后期,小城中的税务岭被掘开,在钵盂山下新开辟的场地上新建起了电影院,这种状况才有了改变。而那时,一批新拍的讲述“阶级斗争”故事的新电影陆续推出了,如《艳阳天》《春苗》《青松岭》还有《决裂》等,“马尾巴的功能”这句话常挂在人们嘴边。此时,因了观影条件的改善,加之政治的推动,又把人们越来越多地引进了电影院。然而由于将故事生拉硬拽到“阶级斗争”上,带来影片内容过于程式化和人物形象的脸谱化,影响了艺术效果,使人们看电影更多地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而少了艺术欣赏的自觉。

几年之后,改革开放之风也吹到雷池故地。思想解放的洪流推动中国文艺——自然也推动电影文艺——打破思想禁锢逐步走向繁荣。一批引进的国外电影和中国电影人新拍的电影带来看电影的热潮,至今我还记得前南斯拉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日本电影《追捕》等带来的观众如潮的情景,也记得新时期中国电影《牧马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所带来的感伤和思考……

改革开放,让电影银屏日益丰富,也将越来越多的人吸引到电影院里来了。于是,渐渐的,看电影成了小城人最喜欢也最时尚的业余生活;人们的交流因电影而增多了,常常围绕某一部新公映的电影而展开热烈的讨论,思想也因电影的影响而日趋活跃。甚至年轻人谈恋爱的最好去处之一也是电影院,“一起看电影了”往往成为那时确立正式恋爱关系的某种标志。诚然,去影院看电影让人们变得热情了,就像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工作生活的总体氛围一样……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也在不断加快,看电影的渠道和方法也变得多样了。近年来,各地电影院又都在升级改造,在增强服务功能、努力增加观众舒适度的同时,又在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吸引更多人走进影院。但无论人们在哪里或用什么方法看电影,人们欣赏电影、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确实越来越方便、容易了,其质量和层次也越来越高了。这是改革开放释放了艺术生产力而带来的欣喜,也是改革开放带给国人越来越多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望江周刊报社 版权所有:望江周刊 2022 COPYRIGHT
ICP证:皖ICP备2020016453号-1 技术支持: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