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最常见的鸟有麻雀、灰雀、山雀、八哥、鹁鸪等,黄鹂、百灵、猫头鹰等偶尔也在村庄现身。家在乡下,听到鸟声,看到鸟影本不足为奇。然而,某天一大早,刚打开大门,一只鸟儿,落在晾晒衣服的竹竿上。只见它从头到脚都是黑的,只胸脯露出洁白的羽毛,黑白分明,机灵灵地在竹竿上蹦跳雀跃,我心头顿觉一喜:“这不是‘抬头见喜’的喜鹊吗?”
乡下人没有不喜欢喜鹊的,“喜鹊叫喳喳好事到我家”,“喜鹊落头上鸿运将至”。儿时读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心中对喜鹊就生崇敬之情,它在幼小的童心里架起一座美好的鹊桥。
喜鹊是勤劳和智慧的化身。它把巢筑在高大的树上,能避风雨也能防止天敌的伤害。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枫树,树干有多粗呢,我们一群孩子五、六个人都无法合抱。由于树干高大,伸向天空毫无阻拦,枝叶繁茂,树枝任其生长,因而树冠向四周伸展,恐有几十平米之多。听老人说,这棵树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和这个村庄的年龄一样大。
这可是喜鹊的好住处啊,也是白鹭的栖身家园。全白的、灰白的、颈上镶边的,背上贴花的、大的、小的,……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这边刚刚入巢,那边又有外出觅食的,飞进飞出,络绎不绝。尤其是傍晚,它们日落而归,有的蹲在窝边逗幼崽,有的停在树枝上闭目小憩。有顽皮捣蛋者左蹦又跳,招惹是非,一场大战,难解难分,惹得伏窝看家者怒驱不安分的同类。
树上的叶片沙沙作响,白鹭呱呱叫着,连同树下嬉戏的孩童之声,简直是热闹非凡!
可是,没过多久,在一阵“嗤嗤嗤”和“劈里啪啦”的锯斧声之后,大树訇然倒下,喜鹊和白鹭便纷纷离家出走而杳无音讯。
后来听说这棵枫树卖给老林头油坊做打油的木榨去了。
小时候我们攀爬、捉迷藏、掏鸟蛋的古枫树,现在都挂起牌子,定为国家保护树木。如果村庄里的那棵大枫树当年没有遭此劫难的话,恐怕今天也被国家挂牌保护了吧!如果大枫树今天还在,或许我们还能在树下寻到小时候的足迹。可是,时光留下的只有遗憾,历史不可重演。
前些日子,去学校的途中,发现一只喜鹊,我停车观看。警觉的喜鹊猛然飞起,我的视线随着喜鹊飞向天空。只见喜鹊越飞越高,直上一座高耸的电线铁塔,屏息凝视,原来铁塔上有一个喜鹊做的窝。再看看四周,怎么也找不到比铁塔更高的树木。我心里不禁涌起莫名的哀伤。心想:把巢筑在电线塔上实属无奈之举啊。
我常常怀念我家老屋木楼底下那对恩爱的燕子。它应该算得上是最守信用的朋友了,每年春天,如约而至。它从不嫌贫爱富,哪怕是“旧时王谢堂前燕”也会“飞入寻常百姓家”。它不招摇,不喧闹,不慕虚荣,衔泥做窝,繁衍生息。
燕子一家老小常常落在檐梁上、房门上、桌子上、竹棍上……母亲告诉我们弟兄:不能捕捉燕子,它是我家最尊贵的客人,你对它不礼貌,明年它就不来了。她还说:门前燕子呢喃,厅堂燕子绕梁,家庭就百业兴旺,燕子是吉祥之鸟。在母亲时时刻刻的叨唠下,我们从不干扰燕子的生活,连母亲养的猫也受到影响,从不骚扰燕窝里的鸟。
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她说:燕子最爱到勤劳人家定居,你不早起开门,它也不来你家。母亲还用燕子筑巢来比喻成家立业的艰辛:“成家立业莫轻易,燕子筑巢一口口的泥”。
母亲在的时候,燕子年年来做客。就像我刚走上讲台教孩子们唱的第一支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后来母亲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瓦房木楼换成了钢筋水泥楼房,燕子再也不光顾了。
乡下的妻子对土地怀有厚朴的情怀,别人撂下的荒地,她也点上玉米种子。种子刚刚发芽,就被鸟雀翻吃了。于是,妻子与鸟雀斗智斗勇。先有古人的方法扎一个“稻草人”,肩上扛一根竹竿,竹竿顶端系一个红色的塑料袋。东风吹来,稻草人左右摇摆,竹竿连同塑料袋随之摆动。“稻草人”恪尽职守,可是现在的鸟雀也不傻,慢慢发现其中有诈,终于按捺不住辘辘饥肠的抗议了。之后妻子又用丝网遮拦,用“鸟兽无影”的农药投毒,用鞭炮恐吓等都无济于事。
鸟雀没有吓着,人却被吓了。玉兰奶奶清早到菜园去,刚到园边,忽然“啪”的一声,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刚回过神,又听“啪”的一声,这次心里有了准备,知道是哪个缺德鬼在用鞭炮吓唬鸟雀了。但玉兰奶奶还是很纳闷,只听炮竹响没见点炮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妻子的发明:她在烟香上用棉线绑鞭炮,点着烟香,烟香每燃到炮竹处就响一声,以此威吓鸟类。
妻子终于没能战胜鸟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