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生机勃勃。华阳镇陶寓村1000余亩小麦正灌浆壮粒,丰收在望。
“以前晒稻谷很辛苦,就算天气晴好,晒干稻谷至少需要两三天时间。早稻收割期间,稻谷水分含量普遍较高,遇上阴雨天,稻谷易霉烂,一年的辛苦就可能白费。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烘干中心,晒粮不再是大难题。”说起如今的晒粮问题,华阳镇农机服务中心站站长陈金标松了一口气。
陈金标所说的“烘干中心”位于陶寓村内,兴建时扶贫专项资金投入470余万,2018年10月份,安徽省新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包下这座烘干中心后又陆续投入260万元,每年按照5%的收益作为租金缴纳。“目前我们烘干中心不仅进行粮食烘干业务,还从周边种植大户和村民手里收购五谷杂粮,解决了群众销售问题。”烘干中心负责人介绍道,2021年5月中下旬为旺期,日烘干粮食产量192吨,烘干品种不仅是水稻小麦,而且包括玉米、大豆、高粱等杂粮,为华阳镇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种田还得靠科技,现在播种、插秧等都用上了无人设备,所以现在咱们老百姓不仅仅是‘会种地’,而且是真‘慧’种地。”据陈金标介绍,华阳镇农机服务中心站辖沿江雷池、杨湾和华阳三个乡镇农机工作,其中望江县合成圩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农事和育秧一体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拥有联合收割机18台,大中型拖拉机27台,插秧机5台,育秧流水线一组,高效植保无人机2台,占地面积4300余亩,流转周边土地2000余亩,年服务能力达3万余亩。在这里,种棉花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机播”“机管”“机采”,从播种到采收极大减少人工成本,加快了农业效率。
此外,在“水稻育秧中心”水稻芽种的浸种催芽生产任务中,育秧流水线通过智能化的管控平台,使种子温度、喷淋速度、供水间隔时间都能达到电脑智能控制,确保催芽作业标准化、统一化,一个星期就能完成整个作业过程。
近年来,从温室育秧到机插机收,再到机械烘干,科技对农业的支撑,逐步让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历史。华阳镇坚持从农机装备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出发,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水稻育秧中心”及“烘干中心”建设提供装备支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彰显“科技范”,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伊婷 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