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周刊电子报

2022年4月8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05

望江周刊三版 唱  戏 ——漳湖旧事系列之十四 心善若水   志坚如石 ——忆文媛姑妈 慈湖书院 忆奶奶 “望江行”诗文作品选(七) 雷阳新貌(外一首) 鹧鸪天·初夏校园 茶之魅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望江周刊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湖书院

□ 作者 徐庆生

书院这个名字始于唐朝,原是修书、校书、藏书之处,后来逐步演变成读书人讲学读书、准备科举应考之地。望江历史上记载的最早书院为唐代建于香茗山的莲花书院。宋、元两代因战乱原因,缺少书院资料记载,当时慈湖畈的慈湖书院在安庆都较为著名。慈湖书院是王幼学晚年私人讲学的地方。

王幼学(12751368),字行卿,别号慈湖,太慈镇桃岭人。他生不逢时,1279年南宋被元灭亡时他才五岁,被兵俘掠至河南洛阳,为一陈姓人家收为义子。王幼学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博览陈家藏书,学业大进。元大德三年(1299),他得到一本南宋朱熹所撰《通鉴纲目》,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七易文稿,将这本巨著全部加以引喻释义,于仁宗延佑五年(1318)编纂成59卷的《通鉴纲目集览》,泰定元年(1324)刊印出书,盛行于世。因为他才华出众,多次被大臣推荐到朝中为官,都被加以拒绝,只潜心钻研理学和史学,被誉为元代八大名儒之一。

元至元二年(1336) 60岁时,返回故乡望江,居值雪山(又名太阳山)旁慈湖畈,并筹建了慈湖书院,亲自讲学,有百余人到书院听讲,罗珊瑚敬重他为家乡做出的贡献,为书院题词:

流水接慈湖,道统常钦王幼学;

高山连值雪,诗怀每忆李青莲。

王幼学元至正28年逝世,享年93岁,葬于桃岭雄鱼山,坟前立有元代墓碑,上面镌刻元理学家王幼学先生之墓。 后人在明代修缮墓地时立有大儒王公慈湖先生之墓。清代时望江学者将王幼学像奉入圣庙,列为先贤配享祀位。

书院故址虽早年被毁,但却留下了历史辉煌灿烂的一页。

草气迎裾岂漫游?

炙鸣絮酒吊前修;

当年不破书千卷,

此日谁怜土一丘

……

这是明人凭吊慈湖先生的诗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望江周刊报社 版权所有:望江周刊 2022 COPYRIGHT
ICP证:皖ICP备2020016453号-1 技术支持: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