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周刊电子报

2022年3月25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05

望江周刊三版 花生米好待客(外一篇) 扬州何园与望江 “望江行”诗文作品选(六) 省委第九巡视组巡视公告 采茶园里笑声多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望江周刊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州何园与望江

□ 作者 徐庆生

何园是一个宅园一体、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园林。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筑达7000多平方米。座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77号。何园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原名双槐园,园内有两株大槐树,相传是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被何芷舠买下后更名“寄啸山庄”, “寄啸”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寄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句意,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园主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入园林。

何园分东西两个部分。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复道廊中的半月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

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串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是纳凉之所。池西一组假山逶迤向南,峰峦叠嶂,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古木掩映,野趣横生。

何园中的水心亭(有人称戏台),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的,以供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红楼梦》等影片的拍摄,都曾把何园的水心亭作为场景。“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串楼是何园建筑艺术的最大特色。串楼复廊逶迤曲折,延伸不断,长400余米,绕园一周。在串楼的窗格和壁板上刻有苏东坡、唐伯虎、郑板桥等人诗画,回廊墙壁石碑上嵌有古人的诗句。回廊上的“观园镜”,可通观全园景色,给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景观印象,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之美。

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变化,极尽人工雕琢之美。

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扬州的园林特色和风格的体现。漫步何园,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鸟栖庭树,丘壑宛然,游鱼惊水……宛若“鸟飞屏风里,身置仙境中” 。

何园里还蕴藏着四个“天下第一”,三处位于西园。“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雏形。而复道回廊上的花窗被称为“天下第一窗”。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一座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的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称为“天下第一山”,在石涛大师叠石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石屋有两间,东西都有洞门出入,盛夏酷暑,烈日炎炎,这里便成了养心消暑的绝佳之处。

何园主人何芷舠原名维键,字汝持。1835年出生在安徽望江吉水 (系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曾祖父) ,20岁就早早步入了仕途。先后两次代理湖北的盐法道,补任督粮道,主办军需局,湖北按察使,汉口、黄冈、德安三地道台,同时兼任江汉关监督等,成了清廷的一名洋务官员。有鉴于他的才干和贡献,朝廷赏他正一品封典,诰授资政大夫,晋升光禄大夫。

他为官正直,一次惩处一内外勾结逃税奸商,竟受到英商威胁。为维护国家海关权益,何芷舠断然驱逐英商出境,令英驻华领事巴士德目瞪口呆却无可奈何。

官运正旺的他于1883年毅然辞官还乡,精心营造何园。时年只有49岁。什么原因使他作此决定。随着历史的演变,个中奥秘逐渐浮出水面。原来,何芷舠身为江汉关监督,在处理洋务的过程中,经常被卷进尖锐的华夷冲突漩涡,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多次忤逆清政府屈从洋人的意旨。他自感清廷腐败无能,长此下去,自己空怀一腔爱国自强热血,非但报效无门,反而身家性命难以自保。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急流勇退。在何园18年里,他一直在家侍奉母亲至去世。此后,举家移居上海。他到上海仅8年(1909年)过世。他临终嘱咐子女办学校,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以后,其孙何世桢、何世枚启用家资创办持志大学并任校长,为国家培育出许多精英。

何园蕴藏的史料也使人眼界大开,在120年历史进程中,何家几代人作为与时俱进的中国人的缩影,演绎出一幕幕生动的故事,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情操和才华在何家几代人身上的一脉相承,也显示出作为何氏祖籍的望江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何家三代为朝廷高官。何芷舠之父何俊于1829年中进士后,赐封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桂林知府、两淮盐运史、江苏巡抚等职。后部院加三级,给予正一品封典,诰授荣禄大夫,覃恩晋赠光禄大夫,赏戴花翎。奠下子孙世袭基础。何芷舠之子何适斋、孙女何怡如为父女画家。何芷舠之孙何世桢、何世枚均为美密歇根大学博士、法学家、教育家。何芷舠曾外孙女,是中科院院士、工程物理学家王承书;其堂弟即现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

扬州何园是宣传望江的窗口,《望江县志》也曾记载何芷舠。在何园精心设计的“何园史料陈列室”,新园主们为宣传望江、宣传何氏家族,设有专版专柜。专版上醒目的宋体大字陈述着:“何氏祖居在安徽省望江县。望江是古雷池所在地……。”专柜内又摆放着《望江县志》、《望江文史资料》、《何氏家谱》等书籍。这些史料正是何园的新园主们多年间不辞劳苦频繁调研收集所得。再翻开何园写的《何园》(扬州画舫新录》第一章,又以《望江人氏·通达仕途》为标题,大篇幅介绍望江山水风貌和人文景观及自然资源。在该书的“后记”中,表述了在收集史料过程中得到了安徽省望江县政协的指教、协助。始终把何园与望江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他们独具匠心的创意。读解何园,我们为在江苏扬州——这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一个宣传望江的窗口而自豪、荣幸,也由衷地感谢何园,感谢何园的新老园主,是他们充分保护、开发和利用了优秀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世人提供了精粹的高品味文化欣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望江周刊报社 版权所有:望江周刊 2022 COPYRIGHT
ICP证:皖ICP备2020016453号-1 技术支持: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