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周刊电子报

2025年10月3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05

望江周刊四版 望江雷池镇:秋风起 豆荚黄 望江大河村:大河芦笋走向全国 望江高士镇:非遗莲湘 舞动童心 杨湾镇:“藕”遇丰收季 望江长岭镇:赶着羊群发“羊”财 望江回民村:“甜蜜产业”促振兴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望江周刊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望江大河村:大河芦笋走向全国

近日上午,望江县赛口镇大河村的芦笋基地种植大棚里,芦笋采收正在进行。入秋以来,大河村的芦笋采收进入一年中的高峰期,现在每天有46人采收,每天采笋300斤。

记者走进一个大棚,大片翠绿映入眼帘,在近一人高的芦笋丛中,当地村民刘腊苗正在垅间弯腰采收芦笋。只见她在根部摸索着,挑选一尺高的未长叶的芦笋,随即折断,装入袋中。

刘腊苗说,现在每天采笋都很忙,她每天早晨5时半就来,采一上午,最多能采上百斤,最少也有二三十斤。她今年67岁,采半天也能有个八九十元的收入。

离种植大棚不远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里,几位村民正在对刚刚采收的芦笋进行整理,一人挑拣,一人切割,一人打包,他们双手麻利、默契配合,一包包按斤装的芦笋在篮中整装待发,将发往全国各地。

感谢朋友们的下单支持。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我们推出的芦笋是望江大河的农特产品,我们有8个小黄车,大家可以点开小黄车看一看,芦笋在我们4号链接,分为3种规格:大笋、中笋、小笋……”在大河村农特产品展销中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太宏正在对着镜头激情开讲,直播销售、推介本村的芦笋。

这里是望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赛口核心区。近年来,大河村抢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机遇,建起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并实施了优质水稻工程建设项目。大河村农业生产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农业发展格局焕然一新。

经过考察调研,结合本地自然资源条件,2022年,大河村引入了相比普通蔬菜经济价值更高的芦笋种植产业,一年四季滚动采收。从当初的8亩开始,大河村芦笋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现有100余亩、140个大棚,2026年还将扩大到300亩。继水稻、油菜之后,芦笋已成为大河村的第三大产业。

种植芦笋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除母菌培育期的芦笋外,现有50余亩芦笋在采,每亩年产笋20003000斤,按照市场价每斤15元计算,每亩可带来约3万元纯收入,为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而且能长期带来收益。

本月爆卖1000+”“7天热销300+”“2000+人抢先加购”“100人回购”“热搜度超99%同类品”……直播结束,曹太宏打开手机上的抖音店铺向记者做起了介绍,手机屏幕的左上角滚动闪现着这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大河村芦笋线上销售的真实写照。

我们现在线下、线上都有销售,线下主要供给上海、杭州长期合作的客户,线上客户就是全国各地的。我们有自己的抖音号和店铺,现在当天采的芦笋都不够卖,一天也只能满足100单左右,每天傍晚物流车过来拉货。曹太宏说。

202410月,曹太宏开始线上直播,到现在坚持每天3场直播,开足马力销售、推介大河村的农特产品。2025年以来,大河村的芦笋已经累计销售4万余斤,最近又开发出了芦笋饺子产品,在线上一经推出便火爆销售,销量仍在持续上涨。(罗少坤 张琴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望江周刊报社 版权所有:望江周刊 2022 COPYRIGHT
ICP证:皖ICP备2020016453号-1 技术支持: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