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望江县高士镇花园村吴家堂轩厚重的木门,仿佛翻开了一本尘封272载的史书。乾隆十八年(1753年)始建的“礼让堂”,以飞檐翘角、五彩琉璃无声讲述着时光的故事。这座占地450平方米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精美雕刻,成为高士镇深厚文脉的耀眼明珠。
然而,明珠也曾蒙尘。随着村民迁居城镇,加之岁月侵蚀,吴家堂轩一度陷入窘境:木质构件腐朽,屋顶局部坍塌,墙体裂痕蔓延。这份承载着光阴重量的文化馈赠,在风雨飘摇中静待转机。
转机在2024年年初来临。望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筹集15万元文物保护资金,为吴家堂轩进行了专业维修。自2025年3月开工,至6月修缮工程完美收官,一场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的精细手术悄然进行。匠人们以传统工艺为针,以历史原貌为线,在最大限度保留其独特古韵的基础上,审慎提升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度,使其在当代生活中延续使命。
“拆了实在可惜。”高士镇花园村文保员吴根德的话语朴素却直抵人心,“修好了,乡愁有地方安放,子孙也能亲眼看看祖辈生活过的痕迹。”吴家堂轩的焕新,正是高士镇为49处古建筑精心“延寿”的缩影。近年来,高士镇秉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新时代文保方针,对辖区内古建筑逐一细致勘察,量身定制保护方案。
从省级文保单位虎山“胡氏宗祠”的巍峨重现到市级文保单位吴家堂轩的精妙复原,高士镇在“修旧如旧”中复原了古建筑的历史原貌。这一砖一瓦地修复,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历史深情的郑重承诺——让城市肌理中的旧日神韵不被湮没,在与时代的对话中迸发出全新活力。
当青砖黛瓦重拾昔日光彩,当推窗见山的悠然景致与抬头观星的古老雅趣在村落中重新流淌,答案已不言自明。守护这些镌刻沧桑的传统建筑,就是守护乡村不可复制的“根”与“魂”。它们不仅是村民情感的深厚依托,更是地域文化的活态载体。
修缮后的古建筑群,既弥漫着古色古香的气息,又巧妙融入现代生活的节奏,成为高士镇宜居宜游的亮丽名片。这不仅让当地居民在此重拾属于自己的记忆坐标,更敞开怀抱,邀请八方来客沉浸于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乡土风情之中——在青砖黛瓦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更留得住那缕化不开的浓浓乡愁。(何应松 胡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