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周刊电子报

2024年7月2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05

望江周刊三版 沈天鸿散文两篇 人文 ●  望江(三章) 人文 ●  望江(三章) 彩虹   古韵新声 游览太白村仲书屋有感 偶  感 党员服务队电力抢修 观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录片 太白林 漫兴李白雕像 太白村感吟 参观太白林有感 高铁站送女儿上大学 咏太白村村史馆 长岭镇太白林新貌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望江周刊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文 ● 望江(三章)

□ 作者 章婷婷

望江挑花——针线里的锦绣世界

一簇清幽烂漫花,轻挑曼绣出农家。

一根针、一绺线,在经纬布上游织。

这就是望江挑花。

望江挑花最早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发源起初来自望江县鸦滩镇,古时的望江挑花基于一种虔诚之心,专为敬神之用。晚唐时期,文学家罗隐隐居于望江的香茗山,千姿百态的挑花制品引起了他的重视。他精心设计图案,改进挑花的技术,并引导望江百姓用棉纱代替毛发,用棉布代替麻布,将挑织出的图案装饰于衣、巾之上。挑花工艺也因此逐渐从祭祀活动中脱离出来,演变为衣饰及其他装饰用品。

就这样,最初的民间挑花应运而生并代代相传。后逐渐形成以人物、动物、花卉、风景、图腾纹样、当地的民风民俗为题材而组成图案,再现于经纬,应用于生活。

挑花之巧,在于“正反成趣”。挑针、钻针、游针、织针,看似最简单的针脚,形成可简可繁万千变化的图案。仅凭一根针、一绺线,在青与白、蓝与白的搭配中“游刃”。望江挑花讲究对称,构图严谨,要求画面均衡,在挑花艺人的精心挑绣下,一条条线段构成完美的画面,以至于有人形容它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

望江挑花是安徽省颇具代表性民间艺术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望江挑花声名大振,有大量作品为业内人士所收藏。七十年代后期,望江挑花作品三次被选作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沙发装饰,且在博览会、展销会上获奖。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千年的望江挑花,不仅是针线里的非遗挑花图案,更是民众的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是美的感觉和享受,更是一种可贵的不断创新与探索的精神,体现望江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香茗山——望江一颗璀璨明珠

香茗山,位于鸦滩镇境内,是大别山脉的一部分,南起麦元分亩岭,北抵鸦滩褒隐寺水库,南北逶迤约十公里,巍峨挺拔,气势磅礴。

香茗山与望江县城相距三十公里,这里有众多峰峦,如大茗、二茗、三茗等。位于大茗、二茗之间的莲花峰,山体犹如莲花瓣,在莲花水库的掩映下,恰似出水芙蓉。站在莲花峰顶,可以俯瞰整个山脉,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雄伟。

香茗山主峰大香茗海拔四百八十九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香茗山以不足五百米的海拔而名闻,自有它奇特、秀美之处。

望江古属“吴头楚尾”,而香茗山一带则是吴楚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元朱元璋、刘伯温,明末史可法,清代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等兵家鏖战战场和营寨(连塘寨),清军和太平军也曾在此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拉锯战。

香茗山周围的地层多为沉积岩,露出地表的多为页岩或灰岩,极易为外力风化侵蚀。或许是造物主有意在长河与泊湖断裂带之间安排了香茗山这块花岗岩山体,虽经千万年风雨而不没,反如刀削斧凿般留下了悬崖峭壁、嶙峋怪石,如禽若兽,百态千姿。“凤冠石”、“姊妹石”、“六狼石”、“牌刀石”、“铜锣石”等,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难怪连一生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的明代大学士解缙也一见称奇,留下了“山岩殷窦簇朱砂,香茗丛生蓓蕾芽;采药道人何处去,洞云深锁碧桃花”的瑰丽诗篇。

“香茗丛生蓓蕾芽”,一句点睛,恰到好处地道出了香茗山这个美丽名字的来源。据说,古代香茗山盛产一种香茗茶。这种茶叶兼有茉莉和兰草的馨香,色香味俱佳,为茶中上品。今天,我们虽无从考证古代香茗茶的成份,但从解缙的诗句和现在漫山遍野的茶园来看,香茗山得名于茶当属不假。

香茗山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例如,香茗古寺,这座寺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宁静与祥和,品味古人的智慧与禅意。此外,还有褒隐寺水库,湖水清澈,碧波荡漾,与周围的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吉水老街——千年古镇

在古雷水流经望江县城南不足两公里的地方,有一近千年的历史古镇——吉水镇。吉水老街就位于这个千年古镇,现在望江县吉水街道的吉水社区,居华阳河北岸,南依吉水河畔。因其所临河段狭窄,水流湍急,故吉水古称“急水”,俗称“急水沟”,后人为了吉利改称“吉水”。

追溯吉水的历史,自明朝开始到清朝最为繁盛。吉水地处古雷水与泊湖之间,西有龙官湖、泊湖等广阔水域,经北港、响水口、三十六段,过吉水黄家渡由雷港口入江,这是一条最早的水道。后因沙塞雷港口,改由华阳出口入江,但都必须流经吉水。所以不论早期或近期,吉水都是水上交通重镇。历史上,黄梅、广济、太湖、宿松等县物资都必经此输进输出,这里不仅是船舶集中场所,也是商贾云集货物转运中心。

吉水古镇因历史久远、商业繁华而闻名长江中下游,现在民间还盛传吉水当时有前街后街,“上有九姓渔户,下有八大芦商,中有盐旗典当”,并誉之为“小南京”。“鸡子(蛋)滚当店”,这句俗语就是出自吉水。

《二十四孝》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孰不知其中的“王祥卧冰”源于吉水。如今,卧冰河边矗立一亭,周身呈朱红色,亭中立有一碑,这便是卧冰亭了。亭内“王祥卧冰碑”上刻有“真念格天,万古王祥”八个大字,这座卧冰亭一直就静静地在这里向来人诉说着“卧冰求鲤”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吉水老街早已不复当年繁华的模样,但青石尚存,古韵依旧,江南特有的古建筑群依次延伸,依稀还能看到一些店号,如“宋记当铺”“许记豆腐店”“宋记酿酒坊”等,诉说着“小南京”的辉煌过往。

现如今,吉水老街已是另一番模样,路边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古朴的老宅与新建的住宅小楼鳞次栉比。老街换新韵,让这条人文气息浓厚的水乡老街散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望江周刊报社 版权所有:望江周刊 2022 COPYRIGHT
ICP证:皖ICP备2020016453号-1 技术支持: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