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14日,望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宣布成立,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光荣历程。30年来,望江关工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没变。他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精心指导下,依靠和动员全县各方面始终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荣获全省“十佳”关工委、全国宣传先进单位,涌现了关工系统全国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双带、双赢”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先进个人;荣获5个省级先进单位,22个市级先进单位;199个县级先进单位;3名全省“十佳五老”、10名全省先进个人,23名全市先进个人,328名全县先进个人。打造了 “传承红基因,永远跟党走”的德教“一主八专”行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的“121”行动、助学助困圆梦行动、青年创新创业行动、防溺水行动、“五护五防”的六一护航等六大行动和孝贤模范、美德少年、“十佳五老”、五好标兵单位等十大关工品牌。我县还拥有省、市、县三级家教名校22所。2021年以来由县关工委联合县教育局重点编著的望江中小学地方教材《雷池四字歌谣》已于2023年4月19日正式经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五好关工委标兵单位”,关工组织延伸到大屋场等系列看得见、叫得响的工作品牌,关工事业硕果累累。
党建带关建,夯实了工作基础,激发了工作热情。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关工组织、关工职能就拓展到了哪里。全县各乡镇、街道、县直40个单位、38家民营企业、2个大型国营企业、53所中小学,135个村(社区)建立了关工委,关工组织延伸到了大屋场、机关所属单位,共建关工小组251个。对暂时不具备建立关工组织的单位,赋予了关工工作职能,做到了关工组织网络化,关工职能全覆盖,消除了关工工作的死角和盲点。关工队伍建设按照忠诚型、学习型、服务型、健康型、活力型的“五型”标准,一大批从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投身到关工事业中来,一茬一茬接力前行。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三大”活动,促进了关工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全县直接参与关工工作1786人,参与关工活动的“五老”5786人,他们用激情与责任,推动关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充分彰显了“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展现了关工人关爱后代的责任担当。关工工作纳入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纳入党政议事日程、纳入党建目标综合考核,有效的提升了全面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铸就时代新人。全县各级关工德育报告团在“一主八专”上下功夫,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常抓不懈,开展了出专栏、写心得、格律诗、进课堂、看电影、寻足迹、故事会、进展馆、学红诗、唱红歌、手抄报、征文赛、演讲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四史”教育活动,共出“四史”宣传专栏638期,共写“四史”学习心得136789篇;举行“德育”报告、讲座1687场次,受教育51万多人次,看红色电影320多场次,受教育56000余人次;组织赴革命老区、进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30多万人次,举办红色故事会、征文,演讲比赛4600多场次;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每个班级上一堂党史课、唱一首红歌、出一期黑板报、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写一篇纪念文章、征集一百首近体诗词为主题的“六个一”纪念活动,开展各种活动近3000场次,参与师生达二十多万人次。各项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坚定了青少年的共产主义信念。
共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2个,其它基地14个。利用每年“4.21”渡江战役胜利纪念日和其它重大节日组织近万名青少年通过基地教育平台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了青少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的大爱精神。每年“雷锋日”活动中,墙报、板报琳琅满目、上街清扫卫生、为群众做好事等各项学雷锋践行活动随处可见,蔚然成风,雷锋精神永驻青少年心中。分别评选“美德少年”校级265名,县级119名;评选县级“孝贤模范”107名,巩固了思想道德教育成果,丰富了思想道德教育内涵。中小学地方教材《雷池四字歌谣》2.5万册,赠发给全县初中学生和全体教职工,增进了他们对家乡的认知、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精心培育法治强国新人。全县建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报告团、分团24个,“五老”法教志愿团155个,学校配有法治副校长53名,以“五老”为主体的法教志愿者1335名,他们用法律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连续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建立青少年法教基地2个,编印出版了适应中小学法治安全宣传教育教材。举办各类法教讲座139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357500余人次。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解决了学校门前“人在车边走,车在人中行”的混乱状况,排除了安全隐患。举办了“珍惜生命,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省道沿线各中学学生参加的法律知识竞赛,吸引了近万名学生、老师和家长参与,形成了学生带家长、学校带社会,人人关注学生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组织了中小学生普法考试,编印学习资料33000份,帮助中小学生丰富了法治知识,参考学生32000余人,参考率和及格率均达100%。创建“零犯罪”学校活动,效果明显,自2018年以来,98%的学校达到了“零犯罪学校”目标。平安校园建设,设立“护学岗”杜绝“校园欺凌”教育,维护了校园秩序,确保了师生安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有6万多名中小学生接受了线上法治教育,做到了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司法开放日活动,组织孩子们走进警营,目睹警察执法;走进警示中心,目睹法律的威严,使孩子们从司法实践中受到了法律的熏陶。每年有一万多名新婚青年,在新婚喜悦的同时受到了法律的熏陶。社区矫正引导了失足青少年30多人回归社会,重新做人。网吧整治常抓不懈,位于全省先进行列。每年组织开展网吧督查活动3-5次,共举办网吧业主培训36次,评选绿色网吧6家,净化了网络文化市场,呵护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多渠道开展科普教育,助推青年创业、农业增收。共举办科普知识讲座120余场次,受教育近万人次,通过开展“小小发明家”、“航模夏令营”等益智活动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启迪了青少年的智力。组织农技老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传授农科知识,帮助农民挑选良种,指导农民病虫害防治,引导农民增产增收。每年举办青年创业培训班10—16期,共培训创业青年3600余人。召开青年农民创业经验交流会,助推了全县青年创业发展。举办青年农民创业致富论坛,助推了全县青年农民创业提质提标。建立联系点,精心培育了青年双创典型。举办青年农民创业致富大型图片展48场,有34460余人观展。在典型力量的作用下,吸引了大批青年返乡创业,据不完全统计,引导创业致富的青年农民达260多人。
坚持身心健康相得益彰,引导青少年乐观向上,阳光生活。紧紧抓住春夏秋冬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展卫生预防知识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活动,共作各类卫生预防报告、讲座530多场次,受教育青少年72000多人次。校园食宿卫生安全紧抓不放,共召开中小学校园食宿卫生安全现场会26场次,促进了校园食宿卫生安全管理,确保了师生食宿安全。开展食品知识进校园活动,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97场次,受教育师生20000多人次。组织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督查378次,查处各类霉变、违标食品57件次,较好的预防了垃圾食品危害师生健康。举办女性生理知识讲座156场次,受教育女青年和女同学近20000人次。通过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心理辅导和心理对话的形式,成功地引导了患有孤僻、骄模、忧郁等症状的青少年同在蓝天下健康成长。开展防溺水宣传,值守巡查,强化网格化管理,严格防范措施,精心设置警示标志,安放救生设备,近5年,每年共投入人力5936人次,组织巡查985次,协助设置警示标志和救生设备13749件,有效地维护了未成年人的生命权。
注重家庭家风教育,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风生态。创建家教名校品牌,引进科学的教子理念,不断将家教名校创建工作引向深入,现有家教名校23所,占全县家长学校的50%,共有17万余名学生家长接受了家长学校教育,助推了家教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召开家教座谈会,举办家教论坛,请经验丰富的家教老师,从事家教研究的工作者,教子有方的孩子家长,交流先进的教子经验,探讨科学的教子方法,助推家教工作上台阶。县关工委成立了《中华好家风》教育指导委员会,拟制了开展《中华好家风》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现场会、传承《中华好家风》活动不断深入开展,惜福感恩、尊师重教、行善积德、勤俭持家、以孝立德等优秀家风传承蔚然成风。
围绕中心,多方发力,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研定了脱贫攻坚,关工助力“三五”计划、“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意见,创建了乡村振兴,关工助力“七员七助一行动”的品牌。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凝心聚力,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3583名“五老”利用经验、威望、时空优势,在美好乡村建设、调解邻里纠纷、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招商引资建言献策中发光发热。在“助学圆梦,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关工老同志发扬“武训”精神,为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甘当“乞丐”,他们冒着炎热酷暑,不顾年迈体弱,进机关、下企业、到外地、找老板、共募助学资金1709万元,资助10729名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结对关爱(困境)留守儿童505名,共走访慰问留守儿童1.3万人次。共建留守儿童之家17所,有800余名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共享“家”的快乐。充分发挥双创青年“双带双赢”作用,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入股分红、优先用工、技术传授、提供种苗、产品回收、让利帮扶等做法,共帮助3650多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了关工助力作用。
注重关工宣传,营造关工氛围,增强社会责任感。采取上门汇报、送阅材料、邀请参与等向领导汇报,引起了领导对关工工作的高度重视;利用大小会议、网络视频、微信群、办专栏、拉横幅、贴标语、进村入户向社会宣传,形成人人关注祖国未来,全社会参与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通过订阅《中国火炬》等报刊,学习政治理论,引进先进经验,指导工作开展;自办《望江关工》期刊、《关工简报》,搭建宣传平台,开展工作交流,助推了新时期关工工作发展;注重通讯报道,精心培养了一支58人参加的通讯报道队伍;建立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写稿投稿的积极性,稿件数量质量显著提高,近5年各新闻媒体共见稿3187篇,其中,主流媒体见稿382篇。促进了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执笔吴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