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综合服务不可缺少的环节。今年以来,我县学习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在确立“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基础上,紧盯村医这个群体,立足“六统一”的工作思路,激活基层医疗服务的“神经末梢”,全力推行村医一体化。
在杨湾镇丰乐村卫生室,今年76岁的村民王桂保正在诊疗室打点滴,因为感冒,她已经是第三天连续在这里就诊。王桂保说,家门口的卫生室好处多,又方便,医生治疗技术也不错,对人也热情。王桂保所说的就诊方便、好处多,一方面是卫生室离家近,一方面是环境得到了大的改善。今年八月份,我县出台了《望江县村医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六统一”工作中的一项就是改善卫生室的办公条件。村医方红艳说:以前我们只有一台电脑,大家用起来很麻烦,现在上面配置了一台电脑,我们工作起来就方便多了,可以及时查看老百姓基本报销情况,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增加办公设备,统一药品采购渠道。规范化的管理,让村卫生室各项工作成效得到明显提高。丰乐村卫生室主任汤圣全激动地说: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行动,拉高标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服务。
长期以来,村级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着“招人难、留人难、村医队伍不稳定”的现状。今年,我县出台了《望江县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到2023)年的通知》,通过“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合理配置村医,加强财务管理,切实保障村医收入,让他们能够全心投入基层医疗服务工作中。在赛口镇兴龙村卫生室,村民曹毛女正在为孩子检查身体,以前到卫生室门诊花费很高,现在,村卫生室开通了医保报销业务,让她节省了不少开支。曹毛女说,现在一百多块钱也可以报三十多块钱,除了补药报不了,其它买药、打针都能报销。
医保服务不仅让群众享受到好的政策,也为村卫生室带来了经济收入。针对村医承担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多、任务重,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等突出问题,我县通过落实多层次补助政策,打好“政策补丁”,不断拓宽村医收入渠道,让他们收入稳定。有着26年工作经历的兴龙村卫生室主任王红学说,收入相比过去稳定,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很满意,可以更好地为村民提供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也是我们村医职责所在。
优化工作环境,稳定经济收入。不仅让村医能够身心投入工作,也逐步改善了过去村医非法行医、医疗安全风险大,群众医保受惠面窄的乱象。赛口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曹博为介绍说,我们为辖区内村医统一管理签订了聘用合同,为他们购买了企业养老和工伤保险,为村医提供养老和安全保障,这样他们就能更好为病患服务。
通过摸清底数,合理配置村医,堵严漏洞,规范管理村室,落实补助,保障村医收入等有效举措。我县按照“六统一”标准管理制度,第一个在全市推进并落实村医一体化改革。目前,全县已进站服务村医472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散的问题,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县卫健委主任范结友表示,我县通过“乡聘村用”“跨村任职”“财政兜底”等措施,稳步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群众特慢病医保报销补偿、村医保障不足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改变了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看病难”的现状,实现了“赤脚医生”不“赤脚”的梦想。进一步筑牢卫生健康根基,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