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周刊电子报

2021年11月2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05

望江周刊三版 展望江一代风骚 望江县围垦史探源(三) 手机人 手机人 雷池 文艺副刊 “望江行”诗文作品选(一) 柯雪明的诗(三首)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望江周刊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望江县围垦史探源(三)

(接上期)

围垦:多方延展的望江精神

望江之胜,独在于水。水是望江的灵魂,望江是从水中孕育出来的。它因水而名,因水而兴,也因水而荣。相邻或域内江、河、湖、溪,堰、沟、塘等,应有尽有。而且,望江与水相关可以上溯到约前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

1、望江古遗址•逐水而居•向水而生

汪洋庙遗址和黄家堰遗址在考古学界颇为有名。汪洋庙遗址居赛口镇汪洋村东300米,新石器时代。为圆形台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台高约2-3米,文化堆积厚约2米。1981年、1982年发掘,发现有墓葬、灰坑。出土遗物有陶片和石斧、石铲、石镞等。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陶极少,另有少量黑皮陶,纹饰有弦纹、划纹、附加堆纹、镂孔等,器形以鼎、豆、罐、壶等为主。属薛家岗文化。(见《考古学报》1986年第1期)黄家堰遗址位于长岭镇新桥泉龙黄家堰自然村,新石器时代,省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5-1米。1997年发掘1000多平方米,发现浅穴土坑墓葬56座,灰坑36个。出土玉、石、陶器等400余件。石器有斧、锛、刀,玉器有璜、管和其他玉器半成品。陶片有夹砂灰、黑红褐陶和泥质黑陶,纹饰有弦纹、锥刺纹、戳印纹,波浪纹、镂孔等,并有红色彩给陶,器形有鼎、豆、壶、罐等。(见《中国文物报》1998年5月10日)

据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安徽分册”(下)第455页—459页记载,望江境内已经发现的遗址高达88处,如狮子林遗址(杨湾镇丰裕村)、姜空墩遗址(凉泉乡桥方姜家畈自然村)、神墩遗址(太慈镇桃岭村七星)、南庙遗址(太慈镇沈冲东北)、小神墩遗址(长岭镇杨林革命圩西)、麻冲遗址(长岭镇新桥中坛罗屋自然村)、赤冈遗址(鸦滩镇麦元)、戴家墩遗址(鸦滩镇古炉)、麻园遗址(赛口镇宝珠村)、筲箕山遗址(赛口镇金堤)、尼姑墩遗址(高士镇毛安)、太子墩遗址(高士镇新坝官庄村)、薛山遗址(高士镇薛山村)……几乎遍及了区域撤并前的21乡镇。遗址显示的年代分别是新石器时代、商周、战国、汉代、晋代、宋代、明代、清代、民国等。

汪洋庙遗址位于泥塘沟南岸,黄家堰遗址居武昌湖西侧。像汪洋庙和黄家堰遗址一样,已经发现的其他八十多处遗址均是沿武昌湖、泥塘沟、华阳河等水域。逐水而居,成为千百年来望江人世代沿袭的相同习俗与特征。从88处遗址已经出土的网坠、石镞等文物能够推测出古望江人最早从事的是渔业与狩猎,但与水毗邻,一年又一年看水涨水落,筑坝围垦造田从而实现春种秋收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史料记载最早的围垦圩口是西圩,相传为三国吴屯兵皖口所建,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之久。但笔者坚信,逐水而居久而久之会向水而生会成为一种本能,1700年之前或零星或连片的围垦要么永远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要么是埋藏在古雷池大地深处尚未发掘出的动人风景。

2、水的精神•以水为师•望江人的秉性

水不仅是万物的起源,它也是人类的老师。

水坚韧不屈,永远坚持自己的既定的原则和方向,永不停歇,直到最终抵达目的地。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依然不改初衷;水懂得变通,它既巧妙地迂回又随遇而安:常温液态,高温气态,低温固态但自己的性质始终不变;水崇尚包容,善于与别的事物合作,借助别的事物的优势,产生新的、更高级的事物:与水果合作成为甜美的饮料,与粮食合作成为甘冽的美酒,与茶叶合作成为醇厚的香茗,与草药合作成为治病的良药;水善于渗透,只要有丁点的空隙,它也会无声地通过,而不会止步不前;水百折不挠,对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即使遇到的是岩石,也不放弃一点一点地冲击,直到石头被滴穿出一个洞口;水厚积薄发,它一步一步积攒力量:从点点滴滴到汪洋大海,从涓涓细流到排山倒海,最终形成势不可挡的动能;水以变求生,它追求运动和变化而拒绝因为静止而成为死水和腐水,它不断地运动和变化显现活力,迸发出勃勃的生机。

上善若水。

千百年来,一代代土著的望江人逐水而居(古遗址),他们与远道而至的移民整合在一起,坚持向水而生(围垦),在潜移默化中以水为师、为友,《道德经》中水之七“善”全部或部分地成为望江人的遵循:“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种遵循在望江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史中能找到太多的佐证。

水是破解望江人秉性特征的密码。这,已经并且将继续被时间逐一证明。

注:本文先后参阅了《望江县地名录》、《乾隆江南通志》之《修筑西圩记》《西圩筑堤徒河记》、魏嵩山《太湖流域开发探源》、《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万历望江县志》、沈镐《邑令马骏修西圩碑记》、《民国安徽通志稿·舆地考·水工、《康熙怀宁县志》、《道光怀宁县志》、《寻根》1997年第02期《江西瓦屑坝》、《安徽文学》2015年第八期赵焰《瓦屑坝之谜》、1995版《望江县志》、《望江县文史资料》(第六辑)、2006版《望江县水利志》、2014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安徽分册”,以及部分来自网络的资料等,一并表示感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望江周刊报社 版权所有:望江周刊 2022 COPYRIGHT
ICP证:皖ICP备2020016453号-1 技术支持: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