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望江县杨湾镇,一起因灌溉沟渠引发的纠纷刚露苗头,便被网格员老张在田埂上走访时敏锐察觉。当天下午,镇村调解队便带着图纸上门,组织双方厘清边界、协商方案。不过三日,两户人家已合力疏通沟渠,矛盾尚未发酵便消弭于无形。这样的高效化解,如今在杨湾镇已成常态,从被动接访的“救火队”转型为主动排查的“瞭望哨”,以“早发现、快介入、暖调处”的源头治理新路径,让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然。
网格服务织密“连心网”,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杨湾镇划分责任网格,镇村干部、党员骨干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乡邻庭院,变百姓“有事找政府”为干部“主动找隐患”。网格员不仅仅传递信息,更以“熟人社会”中邻居的温情、可信的角色积极介入苗头性争议。一杯清茶、几次拉家常的暖心铺垫,往往胜过后期多次公文往返,确保潜在矛盾被纳入视线,及时着手处理,在群众心结刚起之时就予以纾解,有效避免了小问题淤积为大矛盾。
闭环求解架设“暖心桥”,让回应跑在期盼之后。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杨湾镇实行统一入口受理、分类办理的机制,构建起一条责任清晰、运转高效的问题解决流水线。群众无论信访诉求来自现场反映还是电话网络,都经统一归口登记。杨湾镇构建了一套内部“分类办理清单”的精准分拨流程,政策咨询类直接对接对口部门立即回应;涉及多方事项则组建专班综合发力联合协调;疑难复杂事项明确镇领导专责包保、全程跟进。同时,明确每个回应都有固定时限,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对群众做必要说明,最大限度消除因过程不透明所滋生的猜疑与焦虑。
善治延伸构筑“安心墙”,固本培元润泽民心。杨湾镇创新拓展信访功能内涵,不仅将其作为化解矛盾的“终点站”,更使其成为体察民情、优化决策的前沿“观察哨”。杨湾镇将群众信访反映较集中的热点议题转变为提升基层治理的优化方向,围绕咨询较多的惠农政策,开展“阳光入户”行动,用一张张“明白纸”、一场场“板凳会”实现政策精准直达;针对易引发争议的土地承包、村务管理领域,推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增设公开透明环节,使村务置于群众监督视野。杨湾镇在信访实践中提炼真问题,将群众声音内化为提升政务温度、深化制度效能的源头活水,由此形成了“民意收集—分析—决策反馈”的良性循环圈,为信访量实质下降培育了更深厚的土壤。(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