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望江洗粉村:“家门口”端上“绿饭碗”

2025年07月02日  浏览量:14

夏日时节,望江县高士镇洗粉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金灿灿的阳光透过薄膜洒在青翠藤蔓间,一根根油亮饱满的油皮丝瓜垂挂枝头。菜农们穿梭其中,手起剪落间,满载着丰收果实的箩筐渐次垒成小山,欢声笑语回荡在生机勃勃的田间地头。

“‘家门口’的大棚就是我们的‘致富车间’!”正在采摘的廖大姐利落地将丝瓜码放整齐,笑眼弯成了月牙。自从村里建起50亩标准化蔬菜大棚,她每天清晨送完孩子上学便来基地务工,既能赚取90元的日工资,又能兼顾家庭,“现在钱包鼓了,日子也更有奔头。”像廖大姐这样的务工村民,高峰期每天超过30人,“家门口”的“绿色车间”让“挣钱顾家两不误”成为现实。

基地负责人马丛虎抚摸着刚采摘的丝瓜如数家珍:“我们选育的油皮品种挂果率提升30%,瓜条笔直饱满,口感清脆回甘,在合肥、南昌、杭州等地市场都是抢手货。目前,每天发货都维持在5000斤左右。”通过几年的技术改良,这个生长周期仅60天、采摘期长达3个月的“短平快”产业,亩产突破8000斤,每亩净利润超5000元,真正实现了“小丝瓜”撬动“大收益”。

近年来,高士镇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探索实施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由第三方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村集体统筹土地资源,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技术培训多渠道增收。

截至目前,洗粉村蔬菜种植基地已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万余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效、集体增富、农民增收”的共赢之路,越来越多的“廖大姐”在“家门口”端起“绿饭碗”,乡村振兴的产业“交响曲”越奏越响亮。(何应松)

上篇:望江赛口镇:全力以赴为企服务 打造镇域经济“新高地”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2 望江周刊
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TOP


http://paper.ahwjnews.com/Img/2025/7/20250702d2e1f6873b094ded9cb94e59edf05d65.jpg
望江周刊
http://paper.ahwjnews.com/m/content/2025-06/27/002979.html
望江周刊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