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望江县有序推进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12月24日,在漳湖镇,记者注意到,该镇原先设立的“六办四单位”共10块牌子,现已精简为“四办一中心一队”,即党政、党建、经发、应急办,便民服务中心以及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县直部门设在该镇的农技站、水利站等派驻机构全部撤销,整合至便民服务中心,该镇党委、政府的内设机构、事业单位也都不再保留。
“通过机构改革,全镇共清理了15块牌子,人员力量进一步集中,以前‘一人挑多事’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该镇党委委员檀震说。
该镇“95后”公务员陈林对此感触颇深。以前他在镇“农组办”,不仅要负责农业农村工作,还要负责组织、团委等多项工作,时常感到“分身乏术”。机构改革以后,他被分到党政办,专门负责办文办会。“现在的事务没有以前那么繁杂,这让我工作更专注了。”他说。
机构牌子做减法,队伍力量做加法。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望江县积极推动编制资源下沉,这让漳湖镇核定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分别从原先的36名、13名,增加至41名、42名,有效解决了基层干部人手不够问题。以该镇干部“蹲村”服务为例,以前平均每个村仅有3-4名干部包保,存在一人负责多网格情况,现如今,每个村包保的人数增加至8-9名,全镇49个网格实现“一对一”服务。
漳湖镇只是望江推进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县聚焦基层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主要职能,采取“必设+选设”模式,规范设置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整合归并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自然资源和规划等职能相同或相近机构,梳理重构机构职责,累计精减机构82个。
此外,望江县通过“减上补下”等方式,县财政、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向乡镇(街道)下划331人。同时,指导乡镇(街道)搭建综合性工作平台,将乡镇(街道)范围内的各类机构、组织及人员纳入平台管理,由乡镇(街道)统一调度指挥,依托乡镇(街道)开展工作考核,增强乡镇(街道)工作统筹能力,切实解决基层干事缺人手、管理无抓手等难题。(通讯员余永生、嵇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