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容若
喜爱中国古典诗词的人,很多都喜欢纳兰词。这首先因为纳兰词凄美隽秀、“哀感顽艳”,既文采斐然,又情真意切,撩动人的心扉;另一原因,可能也是大家为纳兰容若率真笃诚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人文并赏,越发牵引了人们求真求美的性情……
我很敬佩纳兰容若的做人品格。他出生在清朝初年满族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叶赫那拉氏”家族,隶属满州正黄旗;其父纳兰明珠为朝中大臣,曾掌内务府,其母被封一品诰命夫人;容若一出生就已经拥有令天下男人仰慕的财富与门第。然而,出身高贵的容若却没有贵族的傲慢和骄横,相反倒有一颗平民之心,同情弱者,敬重志者,交友不论出身门第,唯有才有志是取,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他无心功名利禄,只想自由无束地生活;虽然,为了家族的荣誉,他不得已步入了仕途,并得到康熙皇帝重用,擢为一品御前侍卫,紧随皇帝身边,常随康熙南巡北狩,但他内心深处却厌恶官场的庸俗现象,厌倦被别人看来是难得机遇的侍从生活。这一情绪和心态,也反映在他的一些随君出巡中创作的词作里。下面这首《长相思》便很有代表性: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所表现的便是扈跸巡狩中感伤消沉的情绪。词的上片展示的是空间的旷阔和苍茫,尤以那句“夜深千帐灯”,不仅从独特角度生动描给出了这种宏大气派,同时又不失其凄惋的基调。下片用风雪声扰碎思乡梦和故园可没有这样凄厉的风雪声等语句,将思乡之情含蓄托出,令人动容。
护君巡狩本是件荣耀之事,是令人羡慕的可能获得皇帝常识的绝佳机会,但心神质补的容若却"益觉疲顿",无意阿谀奉承讨君欢心,更无心也不会玩弄心术往上攀附。他出身于上流社会,却一生都在躲避上流社会。这是一个真君子的超然性情,也是一个真文人的清高心态……
我很钦佩纳兰容若的学风修养。作为一个满族人,容若对汉文化却表现出浓厚兴趣和学习自觉,从小就孜孜不倦勤读诗书,为汉文化与满族文化融会贯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又在名师徐乾指导下勤学深研,终于成就很深造诣,不仅养成深厚的诗词功力,还主持编篡了《通志堂经解》《渌水亭杂识》等融入了多学科知识的典籍,体现了他的学博才高。尤其他短暂一生中创作的三百多首词,更是达到让人仰视的境界;人们常将纳兰词与南后主李煜词并提,并将二人词作誉为“天籁”。清代词人周之琦说:“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他以为,纳兰小令格高韵远,虽极缠绵婉约之致,却清新脱俗。用现在的话说,容若词作,既有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融入了满族人落拓不羁的性情,这给纳兰词带来清新自由、不拘一格之新意。下面这首《菩萨蛮》或能见出纳兰词不落俗套的新意: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有泪痕。
相思不是醉,闷拥孤衾睡。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这是一首思离人咏心愁之作,写法上颇有特色。上阕借悲秋抒怀,用浓稠笔墨渲染冷清凄戚的情绪,极尽表达思念之苦;但到了最后两句,突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忆起了离别时的桃红柳绿。这里,词人以"别伊时"的明媚春光,象征与伊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及温馨爱情,恰与前面的悲思情绪形成强烈对照,更加重了词作凄清惨淡的情境,从而形成纳兰词特有的凄艳之美。难怪很多人都说纳兰性德(容若)的词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艺苑上一朵绽放凄艳异采的奇花”了。
我很感佩纳兰容若的真挚情怀。他对待朋友是真挚的,而且十分执著;只要有才有志,与自己志同道合,无论其地位身份如何,他都可接纳为朋友,视为知己相待。对朋友,他从无虚言更无假意,从不小看低视他们;为朋友,他不仅能仗义疏财,而且愿为之两肋插刀,救助于危难。这种挚诚待友的态度,自然引来朋友无数,许多名士才子、文人骚客皆甘愿追随于他这位年纪轻轻的满人,他当时的居所渌水亭,曾因文人雅士多聚而名闻天下,这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他抒发心声是真挚的,他留予后世的《纳兰词》,尽管抑郁、哀伤、凄惋是盘旋其中的情感基调,但并无骄柔造作、无病呻吟之感,所录三百四十余首词作,每一首都情稠、旖旎、挚诚;处处皆见真性情、真感伤、真喟叹,具有摄人心魄的神秘力量,常引读者沉浸其中,无以自拔。诚如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言:“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以。”
他思咏爱人是真挚的。爱妻卢氏离世,曾使他悲痛欲绝,很长时间都无法从离痛的阴影中走出,并为之写下了大量的伤感之词。其情真真,意切切,让人常常不忍卒读。如下面这首《浣溪沙》便是范例: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此词为悼念其亡妻卢氏而作。上阕从时节变易牵出丧偶后的孤寂悲凉的感受;尤其第一句中的"谁念",即是对亡妻的追念,又寓有无限往事旧情:天凉了,往日有妻关照冷暖,而今还有谁念及自己呢?只能独守冷凉了!萧萧黄叶、疏窗紧闭又进一步映衬了这种悲凉情境,此时孤独之人除了久立沉思、追忆往事,又能怎样呢?下阕便是他所沉思追忆的往事,前两句作者通过“被酒”(即醉酒)不惊睡等几个典型细节,形象地描写夫妻间欢乐的生活;特别是借用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赌书”“泼茶”的趣事佳话来比喻,更显得自己往日的夫妻生活是多么温馨清雅、令人怀想。最打动人心的是最后一句,“只道”二字蕴含深义,意即当时以为是很平常的生活,现在想来是那么值得怀念和珍惜;此句看似轻淡,实则其情味极为酸苦,与前面词句连读,产生动人心旌,催人泪下的效果。是以,我们不仅能感受容若情真意切的挚诚情怀,也不难读出纳兰词"不加修饰而国色难掩"的异彩。
口琴
妻在整理房间时,从一个旧橱的抽屉里翻出一个旧口琴,她打量了几下,似乎想扔掉,但还是转过身来征求了我的意见:
“这东西多年没见你用过,已经老旧了,扔了算啦。”
“哦,不不!”我马上从她手中拿过口琴道,“不要扔,留个想念也好,它可是我的‘老朋友’了!”
是的,这个口琴的确伴我多年了。买来它,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改革开放才刚开始,人们还在为温饱奔忙着,物质生活条件还很艰苦;我是通过省吃俭用,才从家中寄来的少许生活费中抠出钱来买的。
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小青年,与同时代其他年轻大学生一样,怀揣理想又血气方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样朝气蓬勃的歌曲,如饥似渴地吸收开放大潮席卷而来的新鲜事物和文化思潮;尤其是那些带着新潮文化气息和浓郁情感色彩的流行歌曲,更常激起年轻人的青春激情,不仅如痴如醉跟风学唱,还想通过其他方式来传递和释放滚热的心情。而我,立足自己的实际和能力,选择了使用口琴……
口琴在现在,使用得已经非常少了;说实在的,我已经很长时间没看见过有人吹口琴了。然而在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年代,口琴还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它既便于使用,又价格不高,一般人都能负担得起。那时的口琴分单音和重音两种,重音口琴稍贵一点。我当时选择的是上海产的国光牌(当时的名牌)重音口琴。
有了口琴,我的校园生活似乎已不再单调,每到节假日或课余休息时间,常拿出来吹奏几曲。于是,在寝室或校园里,乃至在校园外田埂地头散步时,常能听到我吹奏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军港之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拉兹之歌》《啊,朋友再见》等流行歌曲以及台湾校园歌曲的旋律;而我的内心,仿佛也一下子充实了许多、阳光了许多,自我感觉还时尚、浪漫了许多。记得每年过阳历年时,班上组织文娱晚会,我的口琴独奏都会被列入表演节目……
大学毕业了,我被分配到一所简陋的农村中学教书。这只口琴更是成为了我充实生活、排解寂寥的工具之一。在晴好的日子里,每当夕阳西下,或在节假日,我大抵都会走出校园,在阡陌抑或河堤上散步,且随身带着这个口琴;坐在草地上,面对田园,面对河流,独自吹奏几曲,在把大自然的清新美景装进心胸的同时,也向广阔的天地传送诗意的音律。于是,一切的孤独和失意,一切的晦暗与阴霾,都随口琴奏出的音符飘散而去了……
后来,我调回家乡工作了。接着是愈加繁忙的工作;恋爱、结婚、育子、建房等一系列人生必须完成的事务也接踵而来。于是,生活已不再轻松、单纯,也渐渐失去了纯真和浪漫;繁杂的生活事务一步步挤掉了口琴的位置。到后来,这只口琴,便孤独寂寞地躺在了一个旧橱的抽屉里与一堆废弃的杂物为伍了;至到多年后的今天被妻当作废物揪出来扔到了我的手里……
也许今天,我还能用这只口琴吹奏出几首当年吹奏过的曲子来;然而,照直说,当年的那种诗意情绪和纯真烂漫的感觉还能再找得回来吗?
不过,人生便是这样,有轻松烂漫的时候,也有负重前行的时候;人生不可能总处于一种轻松纯真的状态。人生有时需要放松,但更多的时候是肩负着使命需要埋头奋搏,当青春逝去的时候,会收获成熟;当成果积累的时候,会走向迟暮——人生的意义因此而得以诠释……
只是,我们无论何时,都应该在心灵的深处保留一份纯真,并腾出一块地方存放那些曾经有过的美好和烂漫,让它为我们人生的记忆增添精神上的亮色,使我们不至于怀疑人生、失去对生活美好的肯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我的确应该收留起这只老旧的口琴,不管还用不用这只口琴去吹奏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