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深恋玉谿生
在古代诗人里,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李商隐(字义山)。他用朦胧婉曲的诗风、瑰艳多义的词句、迷离恍惚的情境、真挚缠绵的情感,打通了古与今,开辟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新天地。他的诗的技巧,与现代主义诗歌非常相似,因此他也是中国传统诗人里最自具面目、最有创造力的诗人。他的诗,不同于李白的感慨歌啸、酒香扑鼻,不同于杜甫的沉郁悲凉、花鸟惊心。他的诗,是用一颗颗璀璨星辰般的词语,穿起心灵百般惆怅、千般缱绻、万般感触的珠子,让读者在那些珠圆玉润的意象里漫步,如徜徉在芳林的似锦繁花里,在唯美的享受里慢慢地沉沦而不自觉。
从年少起,我便沉迷于义山诗。我少时家贫,无钱买书,看课外书基本靠借。读书和谈恋爱一样,最重在初见。少年时读的书,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在中学时,读得最早最多的两本书就是《李商隐诗选》和《唐诗选》。当时我有一个女同学,她家里条件比较好,哥哥在上大学,家里课外书比较多。她经常带书到班级里来,带来的书基本都被我借着看了。我记得那本《李商隐诗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封面装帧简洁典雅,里面还是繁体字。诗读着半懂不懂的,只是觉得写得太美了,我就用平时写作业的本子把李商隐的诗一首首抄了下来,时常品读。我对李商隐的诗歌从此就情根深种了。
后来上了安徽师范大学,才知道编这本诗选的就是这所大学的刘学锴、余恕诚两位老师,我大学时比较喜欢翘课,但余恕诚老师的唐诗风貌课我一节不落地听了,这也是我和唐诗的一种缘分。如今余恕诚老师已辞世多年,看着我书房里他签名题字的《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等著作,怀想他当年的音容笑貌,有斯人还在身畔之感。幸好刘学锴老师还健在,最近又读到了他皇皇十卷本的《唐诗选注评鉴》。两位先生的研究,让我和李商隐的距离更近了。毕竟李商隐的诗歌好看不好懂,古代就有很多诗人抱怨看不懂李商隐的诗,所以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曾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作为官员,李商隐是一个人生失败者。他“虚负凌云万丈才”,在牛李党争里进退失据,到处依人做幕僚,“一生襟抱未曾开”。他只有写作,借文字逃避政治上的风刀霜剑,借文字浇心中块垒,借文字构建心灵的锦绣山河。那些清词丽句是他人生的安慰,是他的沉醉和酒杯,是他美梦垂下的珠帘,是他孤独时照亮心灵世界的青灯。他是失败者,但他的诗成了大赢家,赢得了世界和万世千秋的鲜花和掌声。
他的诗最好的,应该是那些无题诗中最个性、最现代、最朦胧的表达。正如王蒙所说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等等,李商隐的诗里,好像都有。李商隐在千年前就直通现代主义的文学技巧,自然让人看起来觉得突兀,以致有人认为他的诗晦涩朦胧。其实只不过是他善于用曲笔和隐喻,习惯用典故和生活片段来写怀寄托。如对怀才不遇的感慨,他不直说,而是通过一个绝世美女的成长过程,描写他“十五泣春风”的壮志难酬。先写那个美少女,八岁就爱臭美,会偷偷照镜子,画长眉;十岁去郊外踏青,就会穿自己设计的时尚衣服;十二岁会弹筝,才艺无双。这样的绝代佳人,结果落得“背面秋千下”的下场。他不是像李白那样直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而是慢慢地铺陈铺垫,曲折地展示了他自己才华盖世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遇。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美,婉曲的美,朦胧的美,令人迷醉的美。
他的诗的好,在于那些咏史诗善于放大或摆布历史或生活里的细节,让人体会到不同的感觉。如《北齐二首》里,讽刺北齐后主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荒唐行径,通过“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和“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这两个细节,把军情紧急而皇帝依旧醉卧美人怀,导致国破家亡的伤心史,精致而惊心动魄地展现出来。后来,张学良的军队在日本侵华时一枪不放,“博得”“不抵抗将军”的称号。著名文人马君武模仿李商隐的笔墨,写下了“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和“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的诗句,也算是李商隐在后世得到的最佳褒奖了。
他的诗的好,在于爱情诗的缠绵悱恻、真切动人。李商隐的很多无题诗是爱情诗,或者以爱情诗的面貌表现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和难以实现的痛苦。写爱情,有追忆,有惘然,有无端歌哭无端笑,有春蚕到死的执着,有共话巴山夜雨的温情,有“万里西风夜正长”的刺骨相思。据刘学锴先生考证,李商隐在婚前已闻妻子王氏美名,并且颇为渴慕,他们的婚姻是很有感情基础的,正如李商隐诗里所言,“相思树上合欢枝”。所以李商隐在与王氏婚前,乃至王氏死后,写了不少忆内诗和悼亡诗。可以说,李商隐的人生,成也爱妻,败也爱妻。他的妻子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小女儿,本来李商隐受到老师令狐楚的栽培,结果令狐楚死后不久,他成为王茂元的乘龙快婿。当时唐朝政治上牛李党争厉害,令狐楚属于牛党,而王茂元算是李党。不同阵营的争斗,导致李商隐被人认为“诡薄无行”,故不受重用,只能用诗句寄托身世感慨,伤心人别有怀抱了。
李商隐诗歌里的哀婉凄艳之美,确实是动人心魄。如“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写的是错过的爱情,你在楼上我在街上,被细雨隔开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长的距离;我只能把你留在身后,一个人独自离开。因为错过是世间最美好的注解,解释人生无限恨。
诗人的感情是丰富的,他善于把握伤春伤别的文心,写下内心消磨不尽的万古愁情。李商隐在写给杜牧的诗里说,“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何尝不是给他自己的寂寞和孤单画像!文人多寂寞,文人多不得志,文人多在自己的小径里独自徘徊,采撷生命枝条上开出的锦簇花团。
很多人喜欢把古诗和新诗对立起来,要么觉得新诗不如古诗,要么觉得古诗是应该泼掉的污水。其实,没有古,何来的今?没有前人的艰辛探索,哪有今天文苑的百花满园?我们新诗的起步,也借鉴了不少古诗的传统意境。如著名“雨巷诗人”戴望舒,他的名篇《雨巷》里的名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意象来源于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也来源于南唐中主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古典意象,穿越千年时光,还在影响着中国的诗美。戴望舒在劝告现代诗人林庚不要写格律体新诗时,还曾经把李商隐诗歌翻译成现代新诗。可见,新诗、古诗之间并非楚河汉界、泾渭分明的。
我们不要觉得新诗完全得力于西方的现代诗。其实,当年美国大诗人庞德就是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启发,发动了泽被后世的意象派诗歌运动。意象派诗歌的一度流行,也说明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丰富性、含蓄性、形象性,足以影响西方的艺术思潮,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看轻了自己民族的宝贵财富。
李义山的诗,让同为诗人的我觉得羞愧!这么灿烂炫目的珍宝,这么丰厚的文化遗产,我却未能真正消化吸收,未能运用并写出新时代的更加完美的表达,实在是憾事。
风雨江山肠断词
喜欢词的人,不能不谈到李煜词。很多专家学者说李煜是宋词的开山鼻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别时容易见时难”“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被后人传诵的名句,时常让我们心旌摇荡。李煜,是一个不能守住江山的亡国之君,但他在诗词世界里,被称为“千古词帝”,完全可以说当之无愧。
我一直偏爱南朝、南唐、南宋这些偏安南方时代诗人词家的唯美文字。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报道,说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学之都。我马上想到,那些定都南京的帝王多少都能写点诗词,特别是南唐李氏后主,更是驰骋诗词江山的帝王。
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出生在南唐国建立的那年,从此,他神奇的一生和南唐共始终。作为中主的第六个儿子,本来皇帝的帽子没他什么事,但皇位幸运地找上了他。除了他的大哥弘冀十九岁时暴病而亡外,其他四个哥哥均早夭,让他捡了个“皮夹子”。据说,李煜少有奇表,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古人比较迷信,认为骈齿、重瞳为旷世稀有的贵人之相,据说周武王是骈齿,舜和项羽是重瞳。这样的面相,自然让当太子的大哥心生防范。李煜为了避祸,韬光养晦,不问政治,让着哥哥,护着弟弟,把精力放在读书上,用在写诗作词、写字绘画里,这也为李煜搞政治不在行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这时候的李煜,身边时时有歌儿舞女相伴,天天享受声色的欢乐。有词《玉楼春》为证: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写尽了他听歌看舞、歌筵舞宴的生活。刚化过妆的歌儿舞女,香肌胜雪,容光靓丽;舞殿中衣香飘荡鬓影晃动,如一条条美人鱼在水中游动;眼前有美人,耳朵里回荡着清歌,鼻子里闻着春夜的香气,口中品着美酒,脚下闪烁着唯美的月光。这是多美的享受,这是多惬意的生活,这是多让人向往的富贵气象。
估计,李煜沉迷在酒色歌舞中,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黄袍加身。太子弘冀在毒死潜在政敌叔叔后,不久也突然病亡,想登皇位的人倒在距离皇位没几步远的地方,李煜这个不想坐皇位的人却顺位成为太子,后来当上了皇帝。李煜继承的江南小朝廷,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他的父亲李璟已经向北方的后周称臣,到他当皇帝的时候,更是遇上虎视眈眈的宋太祖。李煜没有雄才大略,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霸气面前,只能低三下四、忍气吞声,想通过自贬“江南国主”、屈膝纳贡等形式换取小朝廷的苟延残喘。宋太祖怎会理睬李煜的那一套把戏?他要的是一统江山!宋军很快就挥师江南,李煜这个词人皇帝,没有救国的能力,只能束手成为阶下囚了。昔日的荣华富贵,已成为小楼昨夜的东风。
李煜成为亡国奴后,被宋太祖圈养在当时的汴京(今开封)。表面上,他被封为违命侯,享受王侯一级的待遇。但李煜的生活是受尽屈辱的。举几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宋太祖在一次设宴的时候问李煜,听说你在江南的时候喜欢写诗,要不要念一首你最得意的诗给朕听听?李煜就念了一首旧作《咏扇》:“······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宋太祖听后,称赞道:“好一个翰林学士!”这其实是取笑李煜没有本事当皇帝,只能当天天舞文弄墨的学士。
继任的宋太宗,有一次带着李煜到崇文院去看藏书。宋太宗指着陈列满库的藏书说,听说你在江南好读书,这些书有很多是当年从你的宫殿里拿来的,不知道你读过多少,现在还读书吗?李煜一听,顿时满面羞愧,一句话都说不上来。
这样的俘虏生活,让李煜只能每天“以眼泪洗面”。当然,他可以选择蜀汉后主刘阿斗的路子,说“此间乐,不思江南”,但他做不到,他心里有江南,有怀念,有哀伤。在无法与外界接触的府邸生活中,李煜的抑郁和痛苦只能通过填词发泄出来。国破家亡后的李煜,词作的艺术水平迈上了前无古人的高峰,被称为“一字一珠”。写《人间词话》的大学者王国维最称颂李煜的词,他说:“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古人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煜不幸生在帝王家,不幸无力扭转乾坤,不幸只能生活在忏悔的眼泪里,只能以诗词打发生活。苦难成就了词人,站在人生不幸的高度,李煜词一洗花间词的香艳之风,有了感慨,有了眼界,有了人生永恒与无常的感悟。
如他代表作之一的《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以今昔对比,写尽了心中的声声血泪,道出了人生的无常。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李煜哪里懂什么逐鹿中原、王霸天下?作为俘虏,想起辞别江南的情景,一个曾经言出法随的帝王,如今树倒猢狲散,只有垂泪的宫娥相对,只有送别的离歌钩愁,这是何等悲苦。这是何等凄凉!千载之后,令人读了还是感到哀婉欲绝。
我觉得,李煜悲苦的人生里,唯一的亮色是爱情。李煜收获了一对姊妹花-大周后和小周后。李煜流传至今的三十多首词里,至少有一半是写给她们的。她们是上天送给他的安慰,姐姐娥皇和他结为夫妻十年后早逝,妹妹女英则在李煜被宋太宗毒死后没多久抑郁而终。在娥皇生病的时候,李煜早晚视疾,药非亲口尝过不给她喝,甚至晚上为了照顾她,衣不解带,有几个帝王能做到?妹妹女英在李煜被俘后与他朝夕相伴、相依为命,相互擦拭对方的眼泪,死则追随而去,这是何等的真情?有情人,收获了世间最美的真情。一对苦命鸳鸯,一段断肠词话。
在李煜死的消息传到江南后,不少地方的街巷都传出了哭声。皇座都是由累累白骨铺成,得到民心的李煜,却得不到上天的眷顾。一个人家没了、国没了,心心念念的江南也回不去了,李煜只能把满腔心事和着血泪写进词里。他的词,用最美的语言,将后世的我温柔地刺伤,让作为读者的我,仿佛经受了李煜一生的幸福与断肠、爱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