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泉乡将“选育管用”乡土人才作为壮大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内挖外引、以学促干、搭台唱戏等措施,不断健全乡土人才“成长链”,全面释放人才强大动能。
内挖外引,充盈乡土人才“蓄水池”
鼓励能人进村。通过在本乡大学毕业生中“留”、在致富带头人中“请”、在乡镇干部中“派”等方式,将职业律师、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等14名高素质人才,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切实增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培育后备力量。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基本标准,实行“村选乡考”的审核程序,对村级后备干部逐一开展政治体检。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乡一库”原则,建立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充实乡村振兴后备力量。截至目前,凉泉乡已储备退役军人、发展能人等村级后备干部21名。
以学促干,锤炼乡土人才“真本领”
凉泉乡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相结合等模式,做好理论加实践的结合文章,不断提升乡土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依托县级培训体系,采取讲座到乡、示范到组、指导到户的方法,广泛开展乡土人才实用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就业创业暨乡村人才振兴培训班10余期,覆盖3000人次。
借助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示范创建行动契机,打造乡土人才实训基地1处,开发产业观摩路线2条,并建立“企业共管、党员联学、人才互通”联席会议议事机制,通过“共学”“共议”“共享”等途径,实现难题共解、产业共兴、资源共享。
积极推进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努力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发挥乡土人才示范引领作用。自《安徽省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实施办法》出台以来,已有9名乡土人才获得专业职称,其中2人被授予“乡村振兴高级农技师”荣誉称号。
搭台唱戏,提升乡土人才“知名度”
凉泉乡紧盯乡土人才需求,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举措。围绕特色种养业发展,整合农林、科技、金融等资源,鼓励和支持各类乡土人才创办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据统计,近年来累计为乡土人才创办企业完善电力、灌溉、辅道等基础设施投入2300万元,修建厂房、车间1400平方米,打造“宜业工坊”9家。
凉泉乡还依托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引导11名乡土人才成立“产业发展联盟”,以联盟为单位累计享受大额低息信用贷款700余万元,有力保障乡土人才的创业发展。帮助拓宽市场、挖掘产品卖点,组织乡土人才创办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义乌国际森林食品博览会等各类展销会,助力艾草、菌菇、中草药材等30余种优质农特产品走上“展柜”、进入大众视野。(通讯员 杨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