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聚焦发展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夯实增收基础
如何激发镇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此,我县实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绩效与扶持政策资金挂钩制度,对重视程度高、发展效果好的乡镇、街道,在下一年政策扶持和资金分配上给予适当倾斜,对工作成效显著、集体经济增收突出的村给予一定奖励,实行总量和增量奖补。同时,我县还结合基层党建“三个清单”,明确年终目标任务,层层传导压力,拧紧基层党建工作“责任链条”。
“党建引领,才能发挥村集体对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明确地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产业。”高士镇黄河村党总支书记徐根南在结合自身经验谈到村集体经济发展时表示,正是在党建引领下,该村通过土地资源集中流转、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等方式,重点培育了绿色蔬菜、稻虾联种、网箱黄鳝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这些产业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60余人,人均增收2万元。我们村也从资源匮乏的丘岗小山村,成为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元的‘百万村’。”
类似的惊喜变化在我县还有很多——2022年,全县129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总收入7151.12万元、村均55.43万元,最高达134.37万元,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个数达到70个。
“抱团联营”壮大增收规模
各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不同,如何才能实现协同发展?
对此,我县按照“资源共用、利益链接、抱团联营”的发展思路,创新推行“强带弱、大帮小”发展模式,整合资金、产业、项目、市场、人力等关键要素,促进中心村与周边村联营合作,形成以点带面、抱团协作的发展格局,增强县域村集体经济内外循环、融合发展能力。同时,在合作经济上谋出路,在发展模式上拓宽路,探索实施“强村计划”县级“飞地”抱团项目。
长岭镇扶贫产业园就是“抱团联营”的典型案例——该镇立足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经镇村协商共建,采取股份制经营,在长岭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专门成立公司,确定17个村为公司股东,并通过合同明确17个村资产产权归属,按照出资额比例进行集体经济资金收益分配,起到了“富脱贫户个人,强村级集体经济”作用,公司聘请专业团队负责产业园的运营管理工作。目前,长岭镇扶贫产业园年产值已经突破7亿元,利税预计1500万元,17个股东村每年平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9.4万元。
“资产盘活”扩宽增收路径
由于政策、市场导向的变化,一些扶贫项目已经不适应当下,如何让这些扶贫项目的资产继续发挥效益呢?
对此,我县完善制度体系,建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办法+望江县扶贫项目管理操作规程、确权登记管理制度、后续管理维护制度、资产监督管理制度、资产处置管理制度、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的“1+6”管理体系。对2013年以来形成的4455个21.09亿元扶贫资产开展4次综合督查,明确所有扶贫项目资产一次性确权到位,确权到村的扶贫项目资产,产权归属村集体,纳入农村三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规范运营收益,坚持“谁受益、谁管护”原则,明确所有的扶贫项目资产均由资产所有者负责管护,收益用于公益岗位开发和村级小型公益事业、资产项目维护、产业巩固提升等方面。
华阳镇大号村,曾兴建了一批养鸭大棚,有效地助力了该村的脱贫攻坚战。后来,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高密度的养鸭已经不适合当地实际,大棚也一度被闲置。为此,该村将温氏养鸭大棚基地调整为水产养殖基地,投入1100万元对养殖基地进行相关改造。改造后的大棚,不仅租金方面为村集体每年带来43.5万元的收入,还吸纳了50多脱贫人口就业,增加了脱贫户稳定收入。目前该基地年养殖甲鱼150万余只,每年产生效益约1000万元,对当地经济发展也助益良多。
2022年以来,我县8个闲置3个月以上的资产全部盘活,全县经营性资产共计收益7151万元,分配给农户4291万元,量化到村资金2860万元。(全媒体记者张巅、通讯员徐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