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它恰好带来慰藉的信息”

作者 江汀
2022年11月11日  浏览量:368

“我爱我生命中的晦冥时刻,它们使我的知觉更加深沉……”这是里尔克的诗句,我初次读到它是在十九岁那年。我曾长久地沉浸在那样的晦冥时刻。

在一篇为前辈诗人孙磊写的文章中,我首先提到了第欧根尼。我觉得自己的境遇与那位古希腊哲人是相反的,在少年时,你充满了求知欲,但它却被混沌包围,你身处黑暗之中,手边也没有一盏照明的灯笼。不过,这使得你可以准确地辨识出光,与此同时,诗人也正提着灯笼在寻找你。

而这盏摇曳的灯笼,也来自于我的童年。那时我至多六岁,在老家的村子里过年,跟着一群孩子们走家串户。村子里的道路曲折起伏,我永远记得它们的延伸,知道它们通向何处,因为现在它们几乎已不再存在。

十几年之后,我在沈从文的小说《凤子》中找到一个比喻,他把湘西乡间的萤火虫称为“携灯夜行者”。我被这个词语打动,并引以自勉。在青岛上大学的时候,我曾定期乘轮渡在胶州湾上往返,临近傍晚,海面上会有雾气。在那些年间,我确实是长久地在雾中穿行。“沿着大道向南走去”,然后,“光亮从天上倾泻”。凭借生命中的本能和直觉,我开始了写作。

和我所喜爱的诗人孙磊一样,我也是一个与光有缘分的写作者。孙磊的著名诗句,叫做“那光必使你抬头”;而我说出的话语,则是“他开始观察来自邻人的光”。“他”的第三人称指代方式,源于我对自己心灵的审视,那首诗写于2014年,当时我二十八岁,“已经认识了冬季”。

“来自邻人的光”,也成了我第一本正式结集的诗集名字。现在我明白,那首诗实在地凝聚了自己的生命意志。在第二段中我用了一个比喻,“像梨块在罐头中睡眠”,当时我只是即兴地写下这个比喻。但是后来在重读时,我才怀着感激地意识到一个事实。在漫长的童年时代,每到暑假我跟随父母回到爷爷奶奶的家中,爷爷常常会给我打开一个梨块罐头。我总是先喝一口清甜的梨汁,然后再吃里面的梨块。而它们确实是“孤立而斑驳”的吗?

爷爷已经在今年年初去世,想到梨汁和罐头,我的眼中涌出了泪水。对我来说,光源确实是来自于童年,来自典籍和梦境。过去与未来,或许竟然是连接在一起的,一切就像是一根闭合的链条,有时我们会试着去摇晃它。我等待着有朝一日,自己继续与爷爷重新相聚。

在那首诗的第三段,我看见了那座发光的塔。那座塔是真实、具体的,它位于通州北运河的河滨,在夜晚坐车经过运河时,我总是会留意到它。后来我知道,它的名字叫燃灯塔,而在那首诗之后,我开始与它有了深厚的缘分。“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也许很多年之后人们不会知道,这座潞河古城的佛教建筑,曾经慰藉过某个外乡青年的心灵。

那年夏天,我曾去广州旅行,旅馆所在的街道正好叫做光塔路。我想到了自己的诗,这是生命中的巧合。原来这条街上有一座清真寺,里面也有一座白色的塔,也就是“光塔”。我就像是在梦中经历了这一切。

“不再顾念他的整个青春,但唯独不包括梦幻;长久地遗忘着屋顶,却永记屋顶之上的天空。”我喜爱布莱希特的这句诗,它像是在描述你生命中的某个转折时刻。我的童年与我的青年分割开了,而我的青年时期,又经历了好几次断裂。如今它们全都离我而去,我只能如诗句中所说,永远地记着那屋顶之上的天空。

或许,我已经到了另一个年龄,我是否可以暂时地放开自己手中的灯笼?我想到张枣的最后一句诗,“灯笼镇,灯笼镇,不想呼吸”。

在这样的旅途中,我暂时地置身四川城市自贡。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地名,还是要回溯到九十年代前期,也许是在八岁那年,安庆的菱湖公园里有自贡灯展,朦胧中,我可能永远将是个孩童。在那个晚上,我和父亲有一张合影,是一张现在已经泛黄的照片,在那个场景里,我们靠着栏杆,而黑暗的湖水中央有一座花灯。

上篇:没有了
下篇:凝聚着生命的光亮(三章)
分享到

© 2022 望江周刊
合肥鸣天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TOP


http://paper.ahwjnews.com/Content/weixinlogo.png
望江周刊
http://paper.ahwjnews.com/m/content/2022-11/11/000809.html
望江周刊电子版